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上海汇易:2002年中国玉米、大豆生产情况报告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北京7月5日电 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一年,业内人士十分关注目前我国玉米、大豆的生长情况和今年产量趋势。为此,上海汇易结合实地考察的具体情况,作出如下分析:
一、概述
    玉米2002年全国播种面积应为2465万公顷,相对于政府公布数据(2428万公顷)同比增长1.52%,如果后期气候正常,玉米平均单产将明显高于去年,可达4.95--5.02吨/公顷,相对于政府公布数据(4.89吨/公顷),较去年增长1.23%--2.66%,玉米总产量预计可达1.22--1.24亿吨。相对于政府公布数据(1.14亿吨),较去年增长7%--8%,这是自1996年以来第四个越过1.2亿吨的高产年。
    大豆2002年全国播种面积应为963万公顷,相对于政府公布数据(948万公顷)增长1.58%,如果后期气候正常,大豆平均单产将明显好于去年,可能在1.68--1.72吨/公顷之间,相对于政府公布数据(1.656吨/公顷),较上年提高1.45%--3.86%,大豆总产量预计可达1580--1620万吨,相对于政府公布数据(1541万吨)较上年增长3.9%--5.1%,这是将创历史最高。

二、玉米供求:
    预计2001年-2002年玉米总消费1.29亿吨(包括出口700万吨)。国内玉米消费呈上升之势,缺口靠库存解决,所以中国玉米总库存量从1999年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预计到今年新玉米上市前,全国玉米库存总量将降到4500万吨左右,2002年-2003年末将有进一步降到3200万吨(假设没有进口玉米)。

三、大豆供求:
    预计2001年-2002年大豆总消费2700-2800万吨(包括进口1100-1200万吨,出口38万吨),豆粕出口接近80万吨,豆油净进口15万吨。全年大豆结转库存仍可达350万吨以上,前提是进口政策没有变化。2002年-2003年末结转库存将保持相对的稳定。

四、因素评估
(1)气候因素:
    由于今年中国主产区东北、华北墒情好于去年,现长势为近年来最好,现东北玉米已进入七叶和拔节,大豆到了第三针叶、旁枝形成和开花期。从我们JCI得到的全年气象资料来看,主产区将没有大的旱情,在黑龙江北部和东部、江淮之间还有降雨偏多的情况。我们知道,玉米在生长前期过后,东北主产区主要担心的旱霜,但由于目前光照好,普遍生长期超出正常年景10--15天。即使今年有旱霜也不会年影响那么大。所以不难看出,从气象因素评估来看,主产区今年也是一个丰收年。

(2)政策因素:
    为保护中国农民入世后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扶持粮食生产、销售等。如实行出口玉米退增值税,取消粮食品种的铁路建设费,继续扩大玉米出口,利用转基因管理政策延缓大豆、玉米等进口,推动"大豆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发展,不但使吉林农民看到了种植大豆的好处和黑龙江农民见到了种植玉米的益处,而且南方有条件地省份也积极利用政策扶持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提高收入。从整体上来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是近年来较好的一年。

(3)面积因素:
    由于粮食各品种间的比较效益日渐显现,全国性的春小麦、水稻等品种农民收益较少,在政策的引导下逐步和有条件地转向大豆、玉米、经济作物上去。比如,黑龙江省今年减少种植春小麦和水稻面积将近60万公顷,约有38%转向了玉米,25%转向了大豆。再加上,一些省份的未计税土地面积,尤其在气候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对全国产量的预估会带来5%-10%误差率。

(4)投入因素:
    由于春播时季,各地大豆、玉米的价格被普遍上抬,前者为25%-30%,后者为10%-15%,增强农民种田的信心,愿意在种子、肥料和管理上的投入,尽管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仍有所上升,但相对于去年的大旱之年投入,还是减轻了不少。所以,今年农民对土地的有效投入远远超过了去年,好的省份达到增长8%-9%。

(5)科技因素:
    今年各地科技促农、扶农、帮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科研投入;二是加快了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速度,并拨出专项资金(最近国家科技部拨出专款2亿元和农业科技基金1.5亿);三是积极推广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新方法,组织农民办培训班;四是农民自觉性地学科技,用科技的有所提高,因为他们在近几年的科学种田活动中看到了或尝到了甜头,自己愿意加大投入。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力度上,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以及市场粮食价格水平方面,还是在关键的因素气候上,目前我们JCI有理由给今年中国粮食产量预测概括为:粮食生产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产量是一个丰收年,玉米产量接近高产年--1.22-1.24亿吨,大豆产量有望创出历史新高年--1580-1620万吨。(上海汇易-JCI)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