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独家视点 » 正文

后市国内玉米市场谁主沉浮??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频创新高, 销区牵动于产区,而产区又反作用于销区,两者相互促进,价格表现出了节节上扬的行情走势。归结来看,价格上涨的起因就在于国内玉米供应数量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库存水平下降、出口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然而这些利好影响因素背后,我们却能感受到一股隐性力量才是真左右市场的操盘手,那就是政策因素,后期玉米市场如何发展,其根本性的决定因素就在于此,主要分析有以下几点:

  1、政策因素决定玉米后期种植。

  从近年我国的玉米播种情况均可看出,玉米播种方向都是在政策的指导下而采取变化,近两年我国政府不断倡导种植高产出、高效益的粮食作物,大豆作物以其种植效益高成为首选,“玉米—大豆”轮作计划相应出台,由于大豆种植集中于东北,此项政策对于东北玉米、大豆播种影响较大,政策导向影响了玉米的播种面积。与此同时,诸如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开始在产区全面实施,玉米播种面积受到影响。

  时值今日国内玉米市场所面临的压力不仅来之于新粮上市,新的市场情况——入世的不断深入给市场带来的压力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今年国家对原有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其中内容包括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的发展,可以看出,国家对未来粮食播种情况已经做出了基本布局,其中心意题就是稳定粮食产量,扩大内需,加大国有粮食储备数量,而作为国内主要经营的粮食品种玉米则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前几年玉米连续丰收,加之市场销路又不是很好,积累了充足的库存,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还不成问题。

  总量平衡有余,供给持续增加,需求相对较弱,短期来看国内玉米供应仍大于需求,而长期考虑各方面的需求变化,国内玉米供应相对趋紧,因而国家不会在短期内大幅调减玉米的播种面积,对于产出率低、种植成本高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幅度将可能很大。考虑到国内库存结构分布不均,预期东北玉米播种面积适当调减,华北、黄淮播种面积相应增加,总体水平将保持稳定,因此,未来玉米的播种情况还将根据国家的政策而定。

  2、政策因素决定玉米贸易状况。

  出口贸易一直以来就是国内的政府行为,今年1-9月份我国共出口玉米1072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49.9%。出口数量的急剧放大与国家财政支持密不可分,而同期由于国家政府的限制,截止目前我国玉米依然没有进口,可见国家的行政手段在此表现的尤为明显。未来国家政策意向仍将影响国内玉米进出口贸易。

  出口市场。预期2004年我国玉米出口市场将呈现两种变化,一方面,数量变化。由于我国玉米库存水平的连年调减,玉米产量下降,在需求保持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国内玉米供求关系正发生着改变,提高国家粮食储备的预警能力将显得十分重要,阶段性的缩减出口数量预期进行。另一方面,价格变化。近期,有消息称,中国已经将玉米出口价格提高15美元,为每吨130美元,FOB价。每吨130美元的中国玉米出口离岸价格与每吨113美元的美国玉米相比,中国玉米外贸出口依然占据优势,毕竟美湾到亚地区的船运费率达到每吨50美元,而中国到亚洲目的地的运费只有15美元,未来我国政府将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变化而相应调整出口价格,这将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

  考虑到出口换汇以及保持国际贸易大国地位,未来国家仍将对玉米出口提供财政支持,但支持力度预期将有所减弱。

  进口市场。自从中国2001年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一直积极出口饲料粮食,旨在降低国内长期积压的粮食库存,并为WTO协议下进口更多粮食腾出空间,2004年我国玉米进口数量预期出现增长。

  总体来看,未来我国玉米进出口形势将基本围绕国内玉米供需关系,而供需关系有待于国家政策调整,后期国内玉米贸易如何运作政策因素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3、政策因素决定粮食流通格局的发展方向。

  为了适应入世,减缓入世对我国粮食市场带来的冲击,更好的把握入世给我国粮食市场带来的机遇,我国政府早已对入世后粮食安全和发展的战略做出了部署,而且已经开始实施,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优质农业也早已成为农业的基本政策;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组织粮食生产和粮食经营,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并与国际接轨的粮食市场体系。由于我国原有粮食种植结构的不合理,玉米流通一直保持着“北粮南运”传统方式,从时间和空间看玉米生产布局都及不适宜,因而粮食生产和供给重心逐渐向中部和北方地区转移,今后中部北方地区生产的粮食将主要解决西部地区粮食缺口,而东南沿海地区的粮食需求将部分转向国际市场,政策的导向趋于明朗,逐步改变原有粮食流通渠道中的不合理现象,减少入世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冲击,政策的导向作用将成为我国应对入世带来冲击的最强有力的后盾。

  4、政策因素影响企业经营行为。

  今年从玉米收购市场上可以看出将出现两个新的变化:

  其一、收购政策调整的利好效应得以体现。随着保护政策的不断调整,其对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效应已经淡化,反之由于收购市场的逐级放开,收购市场表现活跃,随行就市、农民收入增加、企业获利等利好效应得以体现,根据今年农民种植成本增加、市场行情看涨、库存水平偏低等因素,在缩小保护范围的情况下,保护价格预期将较上年相应调高,这有助于提高国营收储企业的收购积极性,便于企业顺利开展秋粮收购工作。

  其二、收储企业经营模式趋于完善。从去年开始,农发行的贷款政策执行“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由于收储企业很难在价格变动较大,风险责任较重的情况下找到采购企业,而采购企业也不会在粮价不稳时期提前购入风险,因此收储企业也很难获得贷款,收购进展缓慢。然而指定此项政策却是我国政府对“实事”变化做了长期的打算,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渠道将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农业抵御国际市场冲击的最有效保障。经过政府有效的政策引导,国有收储企业已经逐步改变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靠政策吃饭的被动局面,企业主动南下寻找长期稳定的采购对象,预计后期我国玉米产、购、销经营链将日渐完善,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对市场价格上涨也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综合以上,播种面积的改变、粮食流通方式、进出口贸易格局、市场供求关系比例等等方面都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政策影响因素遍及玉米市场的各个环节,上述方面也只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把握玉米市场的未来走势,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市场的表面现象中,仍深入分析其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政策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做到遇事不乱,更好的把握全局,“遇事于谋化”之中。  

  (作者: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 王世亮)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