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水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 来源: 日期:2008-04-14  

    日前于福州召开的全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座谈会传出消息,水产品在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农产品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产品之一,也是近年来在中国农产品总体贸易呈逆差形势下一直保持较大顺差的优势产业。但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影响国际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因此,中国水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

    数字显示,从1978年至2007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增加到4737万吨,增长了9倍;人均占有量上升到36.4公斤,增长了7.2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在这些年间,还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26%提高到68%。养殖区域也从中东部延伸到西部各个省份。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渔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成果就是外向型渔业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水产品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年均四、五千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97.4亿美元,年均出口额增速高于同期农产品近5个百分点。从2002年起,中国水产品出口跃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水产品贸易总额的10%。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进一步带动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和结构优化,提高了产业素质,增加了渔民收入和就业,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据农业部渔业局介绍,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有三个明显特征:水产品出口向名优养殖产品集中;中国水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6个省份;水产品国际贸易促进了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

    三大因素困扰未来中国水产品出口

    由于世界经济和贸易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国际农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随之增加,其中包括能源价格飙升、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世界粮食存储量大幅下降、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增加等。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水产品贸易面临三大困扰因素:

    ——质量安全问题。尽管其他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问题,但由于我国水产品出口规模最大而使得这一问题备受关注。一些质量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了中国水产品声誉,也使养殖渔民和加工企业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虽然这些事件有个别国外媒体恶意炒作和故意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年渔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小规模分散式的经营方式仍占主体,标准化、集约化加工生产的要求与传统分散的水产养殖生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全国水产品质量稳步提升的大趋势下,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不少隐患,水产品出口仍面临质量安全因素不稳定的巨大压力。

    ——成本上升问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将明显限制一些低利润、可替性水产品的出口。利率的提高也增加了水产品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如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在2007年一年内从5.73%上升到7.47%。此外,一些水产品生产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上升也让他们不堪忍受。目前一些加工企业工人工资由过去平均每人每月800元上升到1200-1500元。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在规范用工制度、保障工人权益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用工成本,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加工企业影响最大。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饲料、原材料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并未同步上升,企业“两头受压”,效益普遍下降。

    ——竞争加剧问题。这些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主要渔业国家少有的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但目前不仅存在着国内同行的竞争,还面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水产出口领域同构竞争的压力。

    积极抢抓机遇 破解水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困境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今后相当长时期,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国际贸易仍将保持上升趋势。同时,随着海洋渔业资源的世界性衰退,世界对养殖水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这给中国养殖水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水产品出口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已经形成了出口养殖水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和大宗出口养殖品种,拥有一批优秀的水产加工企业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只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积极破解当前面临的困境,可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相对优势。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