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2007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2-28  

     2006年以至2007年,出口型产品养殖热点仍然是罗非鱼、斑点叉尾回鱼。在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增加、培育、引导更多的养殖热点,用以分散出口风险,降低省与省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县与县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同一县市自身的激烈竞争。养殖热点的宏观考虑,应该把淡水鱼热点向比较理想的海水鱼养殖转变、向高档鱼养殖转变、向资金投入大的产品转变、向比较安全的养殖方式转变、向不容易引起竞争、起点高的产品转变。比如:红鱼、军曹鱼、鲷鱼、金昌鱼等。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已经超过了温饱意识,安全需求超过了生存生理需求。不仅仅在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国内大型消费市场的安全意识提前到来。水产品出口的政策也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过去的优势产业带向安全产业带、安全产品转移,以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在当前的市场中,几乎就没有什么优势产品,如果出现了优势产品,并且形成了优势产业带,那么,这个产业注定要全军覆没。事实已经多次的,反复的教育着我们。所谓的优势,只有产品质量的优势,产品科技含量、资金含量、技术含量的优势。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产品优势到挪威、智利三文鱼那样的优势。(出自农博水产)智利三文鱼年产量60万吨,超过中国所有海水鱼养殖产量。当然,它所创造的产品价值,更是远远超过我国养殖海水鱼创造的价值。三文鱼已经不是鱼了,不是完整的产品的概念了,在我们看来还是,在别人看来不是。三文鱼仅仅是深海鱼油产品的下脚料。人家生产下脚料的价值超过我们不是下脚料的鱼的产品的价值。那么,我们还不应该认真反思吗?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单一产品的优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水产品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缩短到不足5年。优势仅仅是相对的、短暂的。只有过硬的产品,才是长期的、靠谱的产品。才可以百年辉煌。

     相比较而言,养殖模式或者养殖环境的依次排位应该是这样的:深海养殖、浅海养殖、江河流水网箱养殖、山区流水养殖、湖泊自然养殖、湖泊大范围栏网养殖、池塘养殖,最后才是工厂化封闭式循环水室内养殖。养什么鱼好,出口什么鱼好,一直是困扰养殖农户、出口商家的第一大问题,而其实养什么鱼或者出口什么鱼好已经特别不重要了,在市场发展的今天,不是养什么鱼好,是怎么把鱼养好的问题,是怎么去杜绝养殖毒鱼的问题,(出自农博水产)是怎么为市场,当然也为国际市场提供更加安全的鱼的问题了。养好鱼就必须用好水,就必须大幅度的降低养殖密度,就必须让养殖的水,让养殖的鱼流动与游动与运动起来,这势必增加产品的成本。如何养殖好鱼,如何为市场提供更加安全的鱼而不是更加高产的鱼,不是更加怪异的鱼,是当前摆在所有科研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

     2007年,在水产品出口中,养殖业者,加工厂家所遇到的难点问题有几下几点:

     一、对虾依然是水产品出口的大宗产品,而由于我国对对虾产品种苗管理无序,对虾种苗严重退化,劣质虾苗充斥市场,造成成品对虾质量严重下降。增加了对虾出口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对虾以及所有水产品虾苗、蟹苗、鱼苗种苗市场准入制度,大幅度的抬高市场进入门栏势在必行。

     二、水产出口龙头企业发展困难,做大做强受到资金瓶颈约束。尽快培育大型、超大型水产出口企业,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加工能力、设备档次,整合、规范出口市场势在必行。

     三、我国出口产品药物残留问题把握尺度过于严格,人为形成水产品出口障碍。我国药物残留标准的制定存在混乱状态。自己给自己设限。(出自农博水产)日本参照我国自己规定的硫丹残留标准4ppm而变成他们椐此检查我国产品的标准,而对美国进入日本市场的大豆,硫丹检测标准确定为1000ppm,比对我国水产品的检测标准高出将近1000倍,让人匪夷所思。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国家有关部门就管商检,商品检测越是严格,说明他们工作越出色,出口水产品多与少或者出与不出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而主管水产品出口的是农业水产行政部门,他们虽然想尽办法要扩大出口,却在出口商品的检测标准上束手无策。政府管理部门的不协调或者单兵作战,给广大渔业农民、广大水产出口企业的养殖与出口造成严重混乱,他们已经无所适从而怨声载道。

     四、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出口产品的水产养殖场,必须实行“一对一”政策。既,只能把自己生产的产品卖给规定的唯一一家加工企业,不允许自行销售。规定好的加工企业对养殖厂家形成生死合同,制定成法定的婚姻关系,形成严重非市场准则。厂家说你产品值多少钱就多少钱,说你白你就是白的。养殖场家无处说理无处伸冤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市场经济今天,个别不是主管部门的部门把自己看成是主管部门采取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做法,是对社会主义现行政策的公开问责与挑战,这样的做法还能够存在下去吗?

     五、由于人民币汇率增值,出口水产品比较效益呈下降趋势。自2005年7月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攀升6%。2006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3%,同期日元兑美元贬值1.4%。2007年人民币继续呈现走强。去年一年中,出口水产品毛利下降幅度达到3%,而成本同比例上升,产品本以稀薄的利润空间更加窄小。如果要保持产品生存的水产品出口企业,水产品多数出口企业在当前政策影响下已经放弃了产品出口,(出自农博水产)而把市场转移到国内。单一的水产品出口企业也已经开始实行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原则。如果现有的出口难点问题不及时调整或者解决,那么水产品出口的倒退是必然趋势。不仅仅水产品,所有农产品出口也将出现倒退局面。不仅仅是倒退问题。在当前农产品进大于出情况下,如果政府不采取果断措施,那么会有一天光有进口而没有出口,中国市场真正成了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可能全部要给外国企业打工。当然,是在中国本土上给外国打工。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