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2007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工作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一)

  作者: 来源: 日期:2007-02-28  

     2006年1-11月水产品出口总额8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67.3亿美元增长14.1%,比当年1-6月增长率13.2%高出1个点,比2005年全年增长率6.17%高出8个点高出幅度128%高出1.28倍。比6年来平均增长率15.25%低1个点。1-11月水产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额278亿美元的比重20.8%。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在上年度出口额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恢复性增长,14.1%的增长速度与2004年26.88%、2005年6.17%比较,是理性的增长速度。水产品出口可能已经步入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水产品出口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始终没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幅度。水产品主要出口品种经受了太多的出口障碍,时起时伏。在太过曲折的发展过程中,水产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养殖农户、出口企业都不同程度遭受过严重打击,一拨倒下去,一拨又起来,前赴后继长江后浪埋前浪。由于出口贸易起伏过大,导致社会资金投入的巨大损失。由此,纯粹的水产企业真正形成集团规模同时又能站稳脚跟的不多,水产出口型企业形成集团规模几乎没有。有吗?主业企业几乎就不能在水产圈子立足,而副业企业在用其他主业里面的赢利支撑着水产副业,开始在水产圈子里形成主导性地位,比如:能源企业、饲料企业、鱼药企业、投资企业、机械企业等等。换句话,水产企业越来越远离水产。辅助性企业、实力企业、战略投资企业开始成为水产行业的主力部队、正规军。

     2006年1-11月出口前三大品种:

     烤鳗4.196万吨,增长率7.9%,金额5.35亿美圆,增长1.2%。烤鳗出口在几乎一年中的前9个月一直处于萎靡状态,仅仅是在10月份数量飙升之后才勉强超过2005年特别低迷的水平。换句话,烤鳗出口数量微薄、绵软的增长率是在2005年下降幅度达31%的基础上得到的,且出口金额几乎没有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今年10月份,我国烤鳗出口突然达到3027.5吨,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440.7%,比去年同期增长4.4倍。如果没有10月份的突然飙升,烤鳗出口的下降原本是板上钉丁的事情。烤鳗品种是我国出口水产品大类品种中唯一的独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是东南亚国家没有办法与我国进行抗衡的唯一的水产高资金、高投入、深加工产品。对于烤鳗品种,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保护烤鳗产业的持续发展。烤鳗产品的市场不仅仅在日本。烤鳗具备了西方西式饮食的所有特点、刺少、脂肪足够、做法简单、营养丰富。烤鳗产品打开欧盟、美国、东南亚、澳洲、(出自农博水产)加拿大等市场已经具备了几乎所有的条件。关键在于,中国在市场上的投入几乎为零。在国际市场上的投入几乎为零。而我国的所有政策,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地区政策全部倾斜在生产环节。一句话,如果我们把在生产环节上的投入稍微向市场倾斜一下,那么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意思是,我们能不能依托生产产区、依托超大型烤鳗企业在主要的消费地区、潜在的消费地区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来主动的开发市场。什么时候,我们在世界最大的水产品、渔业博览会上看到了中国展区,什么时候,我们的出口能力才有可能得到迅猛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太习惯于一个个的企业在那里单打独斗。

     其实,不需要到那时,我们现在也可以在鳗鱼市场中把日本拿捏在股掌之中,我们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但是,为什么没呢?

     2006年1-11月墨鱼与鱿鱼出口9.65万吨,增长15.4%,表现出色,金额2.18亿美圆,增长7.1%。墨鱼与鱿鱼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与辽宁北方沿海城市,主要又是来进料加工业务。来进料加工业务对于保持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也特别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需要在产业的发展上专门的进行调研工作,提出更快发展的有利政策。墨鱼与鱿鱼市场是比较低档次的市场,是西餐中被永久性使用的产品。这个市场在水产品市场中,可能是最稳定、风险最小的市场。我们在短期内必须牢牢的掌握住墨鱼与鱿鱼的国际供给、加工市场。在巩固墨鱼与鱿鱼初级产品市场的同时,要吸引来进料加工企业向高档次产品市场发展。向金枪鱼产品的加工进行重大的转移。要采取措施,把泰国、马来西亚、非洲、墨西哥等地的传统的金枪鱼市场份额转移到我国来,逐步的成为墨鱼市场的替代产品、换代产品。

     2006年1-11月,我国对虾产品出口6.45万吨,增长率—22.7%,出口金额2.07亿美圆,增长率—35.7%,问题突出。在数量急速下降的同时,出口金额更是超速度下降。此点说明,如果我国对虾出口的价格保持已有的水平,那么出口数量就不会是—22.7%的程度,而应该是—50-70%水平。在我国对虾市场的10大出口国中,3增7减。出口消费的大国,全线下降。增长的三个国家:英国316.4吨,增长率97.2%,几乎不够我们一个村庄的生产量;台湾6661.2吨,增9.9%;韩国1.618万吨,增1.2%。出口金额增长的国家与地区为:英国81.8%,台湾6.1%,香港18.8%。韩国进口数量的增加,是我国出口价格大幅度下降基础上的增加,其实不是比较意义上的增加。

     2006年,对虾出口数量下降幅度最大的三个国家是:墨西哥—77.7%,西班牙—63.2%,澳大利亚—62.6%。本来,在2004年我们好不容易的开始在欧盟对虾消费量最大的西班牙、澳大利亚打开市场,在2005年有比较优秀的表现,而仅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就呈现出溃退的局势。此点信息提示我们,水产品出口的主要麻烦并不在贸易壁垒,也不在于非贸易壁垒。水产品是食品源中的重要构成。(出自农博水产)水产品的安全是我们保证出口顺利的根本条件。水产品质量才是保证水产品出口的关键环节所在。之所以,我国在2004年美国多我国对虾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之后,我国没有更多的打开国际市场,而在2006年全面溃败,原因还在于产品本身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泰国对虾产品在同样受到美国反倾销措施之后,出口反而大幅度飙升,对虾生产一路高歌,突飞猛进。原因何在?原因还是泰国在对虾低迷的几年中,产品质量有了根本的改变与提高。

     2006年,泰国虾的出口量28.6536万吨,同比增长25%。出口总值超过710亿铢(泰国货币单位),同比增长23%。全年虾类出口量有望达到34万吨,出口总值800亿铢。泰国虾业协会主席SomsakPaneetatyasai表示,2006年无疑是泰国虾的黄金年,全年总产量将达到52万吨吨,这反映出养殖技术的提高。两年前,泰国虾的产量为36万吨,其中黑虎虾和白虾(penaeusvannamei)基本各占50%。去年,白虾产量达到95%,而黑虎虾和海虾仅占5%。Somsak先生预计,明年产量将在今年520000吨基础上增加20%,出口量也将随之增加。如果泰币汇率保持稳定,出口总值将达到1000亿铢。美国是泰国虾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量的55%。

     上述情况看出,烤鳗产品、对虾产品既是我国水产品出口中的大类产品、主要产品,也是问题最多、前景最不明朗的产品,是水产品出口工作中的最大问题产品,是出口市场中的难点。如何解决难点问题,是摆在水产品出口工作中的所有同业人士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出自农博水产)也是2007年,水产品出口能不能顺利开展,能不能保持平稳发展的首要问题。烤鳗产品最需要解决的是,当出口市场发生变化,国家能不能采取收购政策,对于重点企的优秀产品应该全额收购,由国家指定的进出口企业消化或者存储风险,给予生产企业再生产的能力。对虾产品比较复杂。对虾产品主要着眼点在于采取较长期的政策,就是尽快培育大型加工企业向养殖延伸,实行公司+公司+基地的政策,从源头上保证加工原料的可靠性。只有解决产品的可靠性,才有可能保证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如果做不到原料的可靠性,促进对虾产品的出口,只能是一句空话和幻想。(待续)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