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5月份全国水产品市场走势分析

  作者: 来源: 日期:2006-06-28  

 

    进入5月份,随着南北方气温逐步升高,水产品市场出现了量多价升的局面。水产品市场供应量充足,应季品种数量和上市量继续增加,市场整体交易量虽然比上月有微幅下降,但比上年同月放大明显。水产品市场交易秩序井然,运行平稳。

    据中国水产学会对全国近60家水产品批发市场49个品种成交价格情况统计,5月份水产品市场综合平均价格13.38元/公斤,比4月份上升了1.7%,比上年同月下降了3.1%。其中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23.45元/公斤,与上月和上年同月比基本持平;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9.59元/公斤,比上月上升3.31%,比上年同月下降了7%。

    另据对34家水产品市场成交情况统计,5月份水产品市场成交量为31.89万吨,比上月下降了3.84%,比上年同月上涨了23%。

    价格走势特点

    水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增长。继上月水产品价格环比上升后,本月继续保持了1.7%上升幅度。据对49个品种涨跌情况分析,与4月份相比,本月上涨和持平的品种数量为33个,占全部监测品种的67%,上涨幅度大的品种分别是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蓝圆鲹,分别比上月上涨近24%、23%和19%;有16个品种出现下跌,占监测品种数量的23%,下跌幅度较大的品种分别是蛏、青虾和虾蛄,分别下降了23%、13%和111%。

    水产品价格同比下跌。水产品市场价格连续4个月下跌,而且下跌幅度增加1个百分点,弱势格局难以改变。虽然5月份水产品市场价格环比再次上涨了1.7%,但与上年同月比仍然下降了3.1%。跟踪监测的49个品种与上年同月相比,有25个品种价格上涨或持平,占监测品种的数量近51%,上涨幅度较大的品种分别是鹰爪虾、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分别上涨了126%、31%和23%。有24个品种价格下降,占监测品种数量的49%,下降幅度较大的品种分别是中国对虾、草鱼和鲤鱼,分别下降了24%,21%和20%。

    淡水鱼类价格止跌回升,但与上年同月比下降幅度仍然很大。淡水鱼类价格同比5个月连续下跌,本月下跌幅度比上月回升1个百分点。5月份淡水鱼类综合平均价格比上月虽然上涨了3.38%,但比上年同月仍然下跌了13%,是监测8个类别中下跌幅度最大的类别。与上年同月相比淡水鱼类各品种价格普跌。跟踪监测的12个淡水鱼类产品中,有8个品种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尤其是草鱼、鲤鱼、鲫鱼、鲢鱼和鳙鱼等家鱼类产品首当其冲,分别比上年同月下降了21%、20%、16%、13%和8%,下降幅度之大,下降面之广为2004年以来之最。而虹鳟、黄颡鱼等名特优品种却保持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分别上涨16%和10%。

    淡水甲壳类价格却保持了较高的上涨幅度,在水产品市场弱势格局下。5月份比上年同月仍然上涨了20%,仍然是8个类别中上涨幅度最大的类别,但上涨幅度比上月回落6个百分点。

    影响走势主要因素

    水产品产量虽然进一步增长,但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了0.15个百分点,渔业生产淡季现象明显。据对全国20个省(区、市)水产品产量的不完全统计,1-5月份水产品产量同比上涨了3.57%,水产品上市量充足,5月份水产品市场成交量比上年同月增长了30%。但从水产品市场成交量环比情况看,5月份比4月份成交量下降3.84%。

    海洋渔业资源减少,捕捞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海洋捕捞产品价格走势比较坚挺。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捕捞产品大部分以低值鱼类为主,如小饲料杂鱼、安康鱼等涌入市场,自然影响了水产品综合价格的上涨。而由于柴油、劳动力等捕捞成本的上升,海洋捕捞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据对全国11个沿海省(区、市)1-5月份的海洋捕捞生产统计,捕捞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9%。海洋捕捞产品尤其是鲜品上市量的减少,加之成本的增加,使海洋捕捞产品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随着淡水鱼前几个月的大量上市,淡水鱼的上市量明显少于前几个月,而且随着温度的逐渐上升,增加了运输成本,是淡水鱼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市场供大于求的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下滑。5月份虾蛄、淡水小龙虾是上市的高峰期,价格出现了下降;南美白对虾本月也开始陆续上市,由于其上市量少,价格上涨幅度很大,但随着南美白对虾的大量上市,价格将逐步回落。

    6月份海洋捕捞进入伏季休渔期,受此影响,海洋捕捞产品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水产养殖产品将全面陆续上市,弥补由于伏季休渔期带来的水产品上市量的不足。综观6月份水产品上市量仍然充足,水产品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会小幅回升。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