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预测去年就曾发布
去年11月初,早在上海入冬前,国家气候中心的年度会商就曾发布预测,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2004年12月-2005年5月),全国大部地区的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这意味着我国或许将连续经历第19个暖冬。
初冬的气候特点成了“暖冬”的佐证。去年12月1日至15日,全国平均气温2.8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2.6摄氏度。当时的上海,正翘首等待着冬的脚步。申城气象部门宣布,今年入冬,10年来最晚。
12月23日,冬天正式抵沪。5天后,申城迎来第一场冬雪。此后的“冬姑娘”似乎有些盛气凌人:上海1月份以来的气温比近十几年的同期偏低,七八场飘雪(或雨夹雪)也赶来凑热闹;申城之外,全国不少地方也频频遭遇大风和雨雪天气的围追堵截。
“暖冬”尚无统一说法
何谓“暖冬”?采访中,记者得到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说,当某年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比近3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1℃以上,这个冬季便被称为气象意义上的“暖冬”;也有人说,高出0.5℃以上算是暖冬。
事实上,有关暖冬的不同定义成了科研人员判断今冬是否为暖冬的一个难题。“暖冬”概念早已有之,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个名词才日渐为大家所熟悉。然而全球气象界、甚至世界气象组织对暖冬还没有个统一的说法。
不可小觑的1℃
如果今冬确为暖冬,那么持续的人类活动影响以及来自赤道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将为此负责。不管今冬是否是暖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已成定局。
近100年来,全球的平均气温较以前偏高0.6℃,我国的增温幅度也大体相当。这已经并将继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现有的研究表明,如果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1℃,则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从长城移至沈阳-张家口-包头-乌鲁木齐一线,农牧交错带也将向南移动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