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行业
从12月22日开始,我省质监部门深入全省各地,对涉及消费者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的产品,进行为期10天的端窝打点和质量回访。为此,本报特开辟《质量八闽行》专栏,对查处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N本报记者 马智晔
本报讯 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将直接危害到食用者的身心健康,根据我省质监部门第三季度的抽检结果,我省36家水产饲料生产企业中,有的不合格产品镉含量是国家标准的近8倍,12月23日,省质监局深入漳州龙海市对抽检不合格企业进行突击回访。本报记者 随行采访。
镉超标危及健康
福建海新饲料有限公司,是我省较大的一家对虾饲料生产企业。12月23日,记者随质监部门工作人员回访时发现,海新已经引进重金属检测设备,对原料进行检测把关。而在今年第三季度质监部门抽检中,该企业产品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镉含量是国家标准的近8倍!
有了重金属检测设备,企业在产品质量把关上又多了一道安全门。但让人忧虑的是,记者了解到,作为水产品生产较为集中的龙海市,当地3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仍只有几家具有自检能力。水产饲料行业重金属超标问题,仍然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今年三季度,省质监局对我省36家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了抽查,合格率为84.6%。重金属镉超标,是水产饲料卫生指标项目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质检专家介绍,用重金属超标的水产饲料养殖鱼、虾等水产品,会导致水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过高,人经常食用这样的水产品,会危害身体健康。
多数企业无力检测
据当地质监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饲料中卫生指标镉严重超标可能是由于企业使用了某些不当原料造成的。目前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常无法较为有力地对原材料中的卫生指标进行检测,往往无意识地使用了含镉较高的原料,造成产品中的镉超标。
“最后我们发现是原料出了问题,那批进口的秘鲁鱼粉中镉含量很高。”海新企业一位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之前企业没有重金属的检测设备,只有非常重要或是用量很大的原料会事先向质监部门送检,除此之外,都是生产后定期接受质监部门的抽检。
质监将加强抽检
记者从当地质监部门了解到,漳州龙海30多家饲料生产企业中,只有寥寥几家配备了重金属的检测设备,可以自检,而余下的20多家企业还是被动迎检。
但是,这两年重金属、抗生素超标,让企业在出口上吃了大亏。质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质监部门今后也将加强相关的抽检力度,不让不合格的水产品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