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市场 » 正文

WTO后美国为解决贸易赤字,给中国套上三道紧箍

  作者: 来源: 日期:2004-12-09  
    2004年中美双边经贸关系是非常有成果的一年。”美国加图研究所(Cato Institute)贸易政策中心研究主任丹尼尔·格里斯沃尔德(Daniel T. Griswold)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美国的普通家庭每天都能买到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企业和整个商业都从与中国的贸易中获利不菲。”

    《华盛顿观察》周刊第44期李焰报道,中美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0年内日新月异。按美国统计署外贸司(U.S. Census

    Bureau, Foreign Trade Division)的统计,截至2004年9月,本年度双边贸易额已达到1654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五大出口国。

    但喜人的经贸关系中也隐藏着不少暗涌。中美间的巨额贸易逆差正连年攀高,今年将冲击1400亿美元的记录。纺织品配额年底到期带来隐忧;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明显;就连美国人饭桌上的中国虾,也成了被打击的对象,12月初刚刚被套上沉重的进口关税。

    “中国经贸的根本分歧在于双边经贸关系中由来已久的高度不平衡。”美国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访问学者,中国经贸问题专家朱文晖说,“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最起码在今后十年中还会持续。”

    WTO 给中国套上三道紧箍

    按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The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的说法,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1980年中国刚刚开放时,贸易赤字不过50亿美金,但2003年却达到了1240亿的“天文数字”。

    “中国已经取代日本,变成美国的最大贸易摩擦国。” 美国独立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 国际商业项目主任舍尔曼·卡兹(Sherman Katz)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在中美贸易中美国担心的就是逐渐增长的巨额贸易赤字。”

    美国人对这一点的顾虑并非一朝一夕。早在中美的入世谈判中,美国就步步为营,为入世后的中国套上了三大紧箍。朱文晖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这样解释。

    “首先,美国没有马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次,美国对中国的进口商品留下了过度保障的缺口;第三是纺织品配额的问题。”他说,“这三重限制让中国在中美贸易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

    朱文晖分析说,“中国虾进口的限制是第一道紧箍的作用。它和家具、彩电的经贸分歧一样,由于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将之作为倾销贸易对待,进口征收重税。”

    进入WTO后,中国已经先后得到了新西兰、东南亚,还有南美诸国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虽然,客观讲,美国应该改变态度,但WTO条约中写明的15年过度期让美国有了很大的回旋余地。15年,对滚滚向前的中国经济车轮来讲实在漫长。

    “中国当年谈判时有点过于着急了。”朱文晖不误遗憾地说,“如果在谈判技巧中在多注意一点,这个时间限制就有可能缩短为7年,甚至更短。”

    同样关于虾的进口税,美国学者的审视角度完全不同。卡兹说,“增加中国进口虾的关税只是“细枝末节”。美国定有《反倾销法》,允许各行业对他们认为不公平的贸易待遇进行申述。鉴于法律的限制,美国政府对企业的申诉能做出的反应有限。”

    “今天发生的事并不能代表今年的趋势。”在他看来,美国某个经济领域中的小事件,并不代表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有任何波动。

    纺织品贸易中的无奈

    按朱文晖的分析,美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动用第二大紧箍,但是纺织品设限之争已经是箭在弦上。所谓焦点,是实行了10年的纺织品进口配额要在2004年年底到期。面对将大幅增长的中国纺织品进口,美国手握一张“设限牌”伺机而动。

    “中国目前对美国纺织品市场的占有率是15%~20%。鉴于中国的纺织产品价廉物美,今年年底配额解除后,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可能一跃为到达50%。”朱文晖说,“但美国人早有准备,在与中国进行入世谈判时,就以保留了对纺织品进口增长设立上限的条款,限制年限到2008年底为止。”

    “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对他们的美国同行而言,的确是个威胁。”卡兹替美方辩解道,“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会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继续延长配额。美国更可能做的是设立进口增长限制。”

    事实是,只要美国人认为有必要,就能单方面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2004年,美国已对中国的针织布、浴衣、胸罩和袜子的进口“开刀”设立了增长上限,预计2005年开始的所有纺织品的进口增长都将被限制为7.5%。换言之,原本可以达到50%的市场占有率加上这道紧箍后,可能降到不到30%。

    至于这项限制会维持多久,卡兹觉得很难预计。但他也表示,“美国政府平均每两到三年,甚至18个月就会对之审核一次。相应的,在中国进口贸易中受惠的美国消费者们也会支持维护中方的律师在商务部游说,最终解决这项分歧。”

    “中国现在很着急,美国却在一直试探。”朱文晖说,不谈,中国就能一年年躲过限制,挨过这几年过渡期。谈,美国就一定会设限,不但有可能扩大限制领域,还有可能引欧盟前来效仿。

    布什放中国一马?

    “好在布什在2004年并没有动用手里的牌。”朱文晖认为,这是2004年最值得中国庆幸的事情。其实,中国的进口对美国国内的纺织企业的冲击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而是替换了过去大量从墨西哥等国进口的商品。相反,美国消费者和零售商都欢迎中国价廉物美的纺织用品。

    朱文晖说,念不念这道紧箍咒,对美国而言弹性很大。布什留着这张牌,可以随时用在中美关系中关于政治、战略等其他领域。“当然,如果国内劳工团体叫嚷得太凶的时候,布什也可以用它压一压中国。”

    “如果克里当选,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他接着分析,“主张大政府的这位民主党候选人在自己的竞选纲领中曾明确表示过要和中国全面谈谈倾销问题,把工作留在美国。但是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共和党就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压中国,而更愿意在产生摩擦的个别领域逐个和中国谈判。作为双边贸易中的卖家,相对处于被动的中国自然更喜欢和后者打交道。”

    这一观点在格里斯沃尔德那里得到了认同,“克里的确提出了一些难为中国的经贸政策。不仅如此,如果你想想国会山那些反对与中国进行贸易的议员们,一个共和党的总统的确比民主党候选人更有利于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

    站在主动的一方,来自美国右翼智库的格里斯沃尔德不无保守地说,“我希望美国在双边贸易关系中处于主动的。其实美国为健全发展中美贸易也是不惜花费很大代价的。比如,美国给予了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双边贸易不需要市场审议。即使是邻国加大拿,也没有得到美国这样的优待,还要每月、每周审议双边贸易呢。”

    与前两位学者相比,卡兹更像一位纯粹的经济学者:“中国和美国都没有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在经贸问题中找寻替罪羊。贸易问题就是贸易问题,它不会,也不应该和政治因素挂钩。”他说。

    人民币升值中的博弈

    当热钱在2004年不断涌入中国的时候,中外专家都在为这条腾飞的东方经济巨龙能否平稳着陆捏一把汗。美国政府开出的药方是人民币升值。但顾虑重重的中国却迟迟没有迈出这一步。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中国有些过于小心了。”朱文晖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其实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虽然出口会降,但便宜的劳动力和广大的市场是中国外贸发展的牢固动力,所以不至于伤害到中国的利益。相反,进口价格降低后,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94到97年,中国曾经把汇率从8.7调到8.3。也并没有拦住经济发展的脚步。”

    朱文晖进一步从美国的经济周期解释道,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自己的赤字很大,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会导致其竞争力下降。克林顿时代(93、94年)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美国强压日元升值,减缓自己的赤字压力。后来,美国的高科技开始腾飞,同时政府预算平衡,危机才解除。但是布什在第一任期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已经债台高筑,因此现在又到了压外国货币升值的时候。日元和欧元的压力一高,人民币调整就是首当其冲。

    “但中国金融没有放开,美国最怕影响不了中国。”他点出了美国人心中的“痛”。如果说,美国受众握着贸易牌的话,中国手里就有金融牌。双方展开经贸博弈的基础。也许正因为这一点,卡兹认为布什在接下来的四年中不会对这一问题施加更大的压力了。

    “中国央行最近宣布了9年以来的第一次加息,大幅上调贷款利率,这是个好契机。”卡兹说,“布什政府一向在对中国经贸关系中主张接触(engagement),我相信他在第二任期会继续这一政策。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已经做得很多了。我不认为布什会加重施压,当然也不会减少,最大的可能性是保持现状。”

    来年是个好年景

    展望未来,受访的三位学者都异口同声地表示,2005年也是个好年景。虽然上述的几个摩差热点会多跳出几个不和谐的音符,但是中国经贸关系的主流还是令人看好。

    “在2005年的双边关系中,我看不到什么主要的问题。”格里斯沃尔德说,“能想到的是纺织品配额到期后,美国实行一些保护措施。其实这会伤害到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但我希望双边经贸关系能继续蓬勃发展。”

    但2005年之后呢?这种“喜中有忧”的经贸关系还将持续多久?

    “贸易分歧有几点原因。”朱文晖说,“首先,双方统计方式不同(香港的转口贸易算不算)造成200亿美元的出入;其次,出口管制(美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可也能让逆差缩小200亿。”

    如果说统计方式不同是中美双方的责任,但技术出口却是美国能完全掌控的。然而,美国学者对这一点毫不松口。“这是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问题,与出口无关。”卡兹说。

    格里斯沃尔德解释得更加细致:“中国和美国处于两个经济层级。过于20多年虽然中国经济突飞猛进,每年的增长率都在9%到10%。但是仍然是穷国,人均收入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因此,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能从美国进口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中国达不到。另一方面是,中国的人权、民主制度问题在不时敲动美国人敏感的政治神经。”

    其实这些也只是贸易不平衡的表面问题,朱文晖表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美国经济本身就是个逆差大国,总体逆差达到6000亿。它和东亚的贸易逆差总数在过去20~30年没有变过。”

    过去,东亚各国采取直接出口美国的方式;中国开放后,邻国们发现了这个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市场的投资宝地,纷纷将资本转入中国。

    朱文晖说,东亚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国际生产线,“日本制造最核心的技术,韩国、台湾负责加工包装,最后把最需要人工的一道程序在中国完成,然而贴上‘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标签,出口美国。” 但钱却流入了外资公司的腰包,中国能赚到的只是廉价劳动力换到了零星收入。

    可惜的是,中国做了东亚出口的全权代表,却成了美国同行们沿街喊打的对象,而钱却一分没有多赚。在这样的宏观不平衡背景下很难奢求在今后10内有个了结。

    彻底解决贸易贸擦要靠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2005年是布什连任后的第一年,其实美国人先要处理的是自己的家务帐。

    “布什为了推动美国国内经济发展已是债台高筑,他连任后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解决自己的预算赤字问题。”卡兹总结说,“作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推动力,美国来年首先要搞好自己的‘家政’。一个健康繁荣的美国经济会让全世界都受益。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蓬勃发展的中美贸易。”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