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风貌:雨季来临亚马孙河上的捕鱼之争 |
|
|
亚马孙河上的一个渔民在一个支流入口撒网。
这一天是亚马孙河支流岸边的渔民们梦寐以求的!随着旱季的来临,河面大幅下降,一大群迁徙的鲳鱼顺流而下,游进渔民撒开的网中。10余只独木舟轻巧灵活地在河中穿梭,收获着这些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的可口美味。
劳罗·苏扎·阿尔梅达是当地渔民合作社的领导人,他边欢快地将小船驶入捕鱼的适当位置,边说:“在这种日子里,只要稍微有点运气,你就能一天挣到350美元。对我们渔民来说,这是一笔财富。”350美元等于捕鱼淡季里有幸找到工作的人4个月的工资总数。
但是一艘大型商业渔船在旁边游弋。这是一条装有大型冰柜的“母船”,装的鱼比10余只小渔船能装的还多。站在“母船”甲板上的一群人等待着小渔船捕捞后剩下的鱼;当这些鱼游进亚马孙河主河道时,他们会用他们有力的刺网尽情补个够。
作为富饶象征的亚马孙河正在遭受着捕捞过度的危机。随着最受欢迎的鱼类种群减少到了令人担忧的水平,谋生的渔民和商业捕鱼者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商业捕鱼者不断提高他们的捕鱼能力,以满足巴西国内外城里人对鱼类不断增长的胃口。与此相反,亚马孙河流域的巴西及秘鲁等邻国的农民们正在建立合作社,以求控制捕鱼量,并恢复这里河流湖泊的生态环境。然而,他们的努力虽然逐渐取得了成效,但却也使那些商业性捕鱼者和那些不自律的渔民对亚马孙河的水产加紧进行掠夺。
当地渔民联合会主席米格尔·科斯塔·特谢拉说:“那些工业渔船的载重量都在20到30吨,这些船主脑子里想的事情和我们这些本分的渔民不同。我们已经学着把对环境的保护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了,而他们却想用拖网把水里能捞上来的鱼都捞上来,并继续这样干。他们从我们的工作和牺牲受益,却什么也没给我们留下。”
地方当局同情渔民们的境况,但表示无能为力。根据巴西的宪法及法律,该国实行的是水道开放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封河、封湖、甚至收缴通行费都是违法的。
渔民们和商业渔船之间的利益冲突还集中表现在另外一项资源——大象鱼。它是一种身上有斑纹的孔雀鲈鱼,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肺和气泡经过了特殊进化,在污秽的旱季,它能躺在河泥里照常呼吸,一直维持到水流回来。一只成年大象鱼能达到8英尺长、200磅重。“大象鱼是亚马孙河里所有鱼类的头儿,或者干脆就是国王。”安东尼奥·平托说。平托是一个当地捕鱼管理执行委员会的主席,这个委员会有11个成员。他接着介绍说:“谁都想捕到大象鱼,因为它们不仅个儿大,而且价格高。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小心。”
当地渔民们自觉的保护收到了不小的成效,这里有调查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2000年,人们在当地的湖里只发现26只鲈鱼,这是商业捕鱼者和偷渔者架着小舟从相连的河道里进来大肆捕捞的结果。渔民们警醒后达成了一项协定,暂时禁捕鲈鱼。一年后,鲈鱼的数量增加到96条。两年后,也就是2002年,这个湖里已经有146只鲈鱼了。
由于鲈鱼数量已经回升,当地渔民们已经开始恢复对它们适量捕捞,将捕鱼时间控制在一年里仅有3天,但在这三天里,他们可以增加捕捞量。尽管如此,在2003年11月进行的调查仍显示,这个湖里鲈鱼的数量已经增加到476只。
由于这种新制度的实施,这里的渔民们不仅能挣到更多钱,而且还省了很多力气。阿尔梅达说:“这个新制度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种庄稼和饲养牲畜。”一些特别在意餐桌上食物的城里消费者也更为满意了。地处亚马孙河沿岸的圣塔伦市有20万人口。该市最大的一个食品加工厂的厂长若泽·维森特说:“有了这种计划管理,我们不仅得到鱼肉供应上的保障,而且还能提出:渔民必须怎样宰杀、收拾鲜鱼,这样我们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满意的卫生标准。”
但是大规模的商业捕鱼行为仍在威胁着刚刚取得的这点成就。鱼新近数量的增长已经吸引了近1000英里之外的亚马孙河下游贝伦市和马卡帕市的捕鱼拖船,以及同样远的亚马孙河上游马瑙斯的商业捕鱼船。为了保护鱼类种群,当地的很多团体已经组织渔民们每天夜里进行巡逻。但是面对巨大的利润,偷捕者甘愿冒被抓、丢弃设备的危险。因此,渔民和偷捕者之间已经开始了面对面的冲突,有些甚至使用了武器。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地方当局也制度条例来限制渔民们捕鱼的方式。这些条例包括:缩短捕鱼季;规定可捕捞的鱼的最小尺寸;禁止某些渔网的使用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