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6月份,黄海中部水域鳀鱼卵的平均分布密度为79.2个/立方米,而最近4年间,在主要产卵期6~7月份,年度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2000年16.1个/立方米,2001年35.9个/立方米,2002年27.0个/立方米,2003年7.5个/立方米。可见今年的分布密度相当高,而且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从5月份开始就呈现出高密度状态,由此推断,今年的主产卵期提前了约1个月左右。科学家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因为从今年5月份开始,就形成了促使鳀鱼产卵的海况条件,即水温14℃以上,盐分30%以上。从而吸引鳀鱼内游至动物浮游生物丰富的群山近海,并影响其产卵。
通过对黄海中部水域的各月份鳀鱼卵的分布密度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鳀鱼一般在产卵2~3个月后就可以捕捞。因此,今年从7月份开始,就可以形成以群山近海为中心的鳀鱼渔场,并随着其范围的逐渐扩大,将会获得比往年更好的产量。
另外,群山市水协的各年度鳀鱼销售量显示,上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水平为548吨,2000年1,723吨,2001年1,502吨,2002年2,360吨,2003年830吨。由此可见,2002年销售量最高,但接下来的2003年却大幅度减少。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该年度鳀鱼卵的分布密度(7.5个/立方米)较低,且渔期内出现了大量的大型海蜇。今年7月上旬~中旬,鳀鱼的销售量已经达到20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