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2006年中国肉类行业分析报告(下)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6-07-31
   (3)山东新昌

    山东新昌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现拥有资产总值7亿元,员工7600人。年可加工饲料20万吨,饲养种鸡20万套,孵化雏鸡3000万只,饲养商品鸡1600万只,加工肉鸡产品10万吨。产品远销全国,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2006年肉鸡行业而言,禽流感疫情给饲养者和消费者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仍将持续。玉米等直接原料以及油运价格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呈上升态势,而短期内肉鸡产品需求减少,价格的弱势格局将继续。总体而言,肉鸡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不容乐观。

    4.牛肉双雄

    在整个肉类行业中,牛肉行业是最被看好的细分行业。牛肉一直被消费者视为肉类中的“高档产品”,近年来疯牛病等西方疫情一直未能殃及中国。2001-2004年,牛肉行业的销售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年均12%的水平,在稳定成长的肉类行业中,一枝独秀。专家预测,未来三年,行业增速将提高到年均15%的水平。

    (1)长春皓月

    长春皓月1998年建成投产。作为国家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重点项目,皓月先后获得多项国债项目扶持,资金充裕。曾选择CCTV等主流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建立了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产品进入全国商超卖场。目前企业在长春建有两处屠宰基地,形成年15万头肉牛德加工能力。2006年。皓月开始选择 “皮革工业”为突破口,尝试多元化发展。这一战略举措的成败尚有待观察。

    (2)内蒙科尔沁牛业

    内蒙古科尔沁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以优质牛肉为主导产品,积极致力于肉牛养殖、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尔沁牛业结合内蒙得天独厚的牛源优势和德国先进的工艺技术及科学的加工理念,建设了年加工量达10万头、亚洲先进的加工基地,同时建立了年育肥3万头的养殖基地。主导产品“科尔沁”品牌分割牛肉覆盖东北三省、内蒙地区及北京、上海及成都等蝶泳城市。“科尔沁”品牌2006年1月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荣誉。

    5.国际肉类巨头-泰森食品(TYSON)

    泰森食品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肉类工业企业,拥有完整的加工产品链,有着将近66年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食品的历史。一直以来,泰森公司持续着稳定增长势头,1982就已经进入财富500强公司。泰森食品公司以销售收入达264亿美元的规模列2005年世界500强201位,为全球第2大食品制造企业,第一大肉类企业。

                        表7泰森食品的发展历程

时间
事件
1935
John Tyson在阿肯萨斯创立一家小运输公司,主要为当地养殖户运输干草,水果和鸡。
1961
Tyson涉足禽蛋业务。
1968
开办零售业务,零售店:鸡肉小屋(Chicken Huts)。
1977
收购北卡罗莱纳州生猪生产企业,到1979年底,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猪肉生产企业。
1983
收购Mexican Original公司,很快Tyson成为美国最大的玉米、面粉玉蜀黍饼生产企业。
1989
公司收购了美国第三大家禽企业Holly Farms,此举使Tyson公司美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7%。
1998
公司与长期竞争对手Hudson Foods公司合并,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最大的家禽生产企业的地位。
2001
Tyson收购牛、羊肉加工企业IBP公司,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鸡肉、牛肉、羊肉等鲜肉加工和销售企业。


    泰森食品(TYSON)关键成功要素在于:

    (1)产品多样化:1957年开始推行纵向一体化策略,积极向产业链上的相关产品发展。

    (2)产业整合:通过不断的并购,泰森整合了美国的鸡肉、猪肉、牛肉、羊肉产品市场。例如:仅在1966-1968年间,泰森就进行了19次兼并。

    (3)国际化:泰森公司的产品出口超过80个国家,同时在世界各地投资了800多家农场、加工厂、渔场。

    2001年,泰森食品与诸城外贸有限公司携手创立山东泰森大龙食品有限公司,主营肉鸡深加工业务,但由于该企业未能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因此盈利能力有限,未能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战略上,泰森食品要占据中国市场,需要寻求有规模优势和完整产业链的合作伙伴。2004-2005年,泰森(TYSON)曾与福建圣农经历了一年多的“恋爱”,泰森提出以2005年税前利润10倍市盈率(PE)的高价控股福建圣农,掌门人傅光明最终拒绝了这个在旁观者看来绝佳的合作机会,这位胡润富豪榜的上榜富豪选择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让我们在中国食品产业中又看到一位“李福成”(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式的企业家。

    三、行业热点

    1.冷鲜肉是生肉消费的发展方向
    发达国家的超级市场里基本上都是冷鲜肉。中国少数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已经觉醒,如双汇、金锣等已经开设肉类连锁店,大批量生产销售冷鲜肉,冷鲜肉经济、实惠、方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有放心肉之称,市场反映强烈,发展势头迅猛,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生肉消费的主流和必然的发展趋势。其中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是生肉消费的三种形态。

                              表8  生肉消费的形态

产品
特点
冷鲜肉
营养、卫生、安全、鲜嫩,有适当的保质期。
热鲜肉
不卫生、细菌容易繁殖、肉质下降,保质期很短。
冷冻肉
肉汁和营养流失、嫩度和鲜度降低,但保质期较长。


    2.低温肉制品方兴未艾

    肉制品生产由于加热杀菌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一般指高温高压加工的肉制品,加热杀菌温度在115℃以上,如铁听罐头、铝箔软包装肉制品、耐高温收缩薄膜(PVDC)包装灌制的火腿肠等。这种高温肉制品的肉蛋白质过度变性,部分营养损失,肉纤维弹性变差;肉质太烂不结实,伴有过熟味,失去固有的风味,但货架期长,保质期更长达4个月以上。

    低温肉制品是指在常压下通过蒸、煮、熏、烤加工过程,使肉制品的中心温度达到75℃-85℃,通过杀菌处理加工而成的肉类制品。产品具有鲜嫩、脆软、可口、风味极佳的特点。在加工中,肉蛋白质适度变性,基本保持原有弹性,肉质结实有咀嚼感,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但货架期短,保质期数天至十多天,不便长途运输和保存。低温肉制品因其加工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营养损失少,产品风味特殊,色泽鲜亮,现已风靡欧美市场,成为世界性的产品。2001年来,低温肉制品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销售额不断扩大,尤其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销售更为火爆。

    从目前来看,中国高温肉制品的市场份额大大高于低温肉制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人们认识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温肉制品的市场会逐渐缩小,低温肉制品将会对肉制品市场形成更大的冲击,并从根本上改变肉类产品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低温肉制品将会成为中国肉制品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3.西式肉制品发展势头强劲

    十年来,西式肉制品以其鲜嫩、营养、方便、卫生为特色,正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接受,占了半壁江山,其产量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为不断开辟肉制品加工新领域,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将中式产品丰富多变的风味融于西式肉制品中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4.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

    中国传统肉制品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色、香、味、形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自80年代以来,一些肉类科技工作者,自发地开始用西式肉制品的研究方法、观点、技术、材料和仪器来研究中式肉制品,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中式肉制品正由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工厂化生产迈进,在保鲜、保质、包装、储运等方面获得突破,“老字号”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5.牛羊禽类肉制品消费增加

    在肉类生产结构中,牛羊禽肉由80年代中期的15%上升到目前的35%。牛羊禽肉低脂肪、高蛋白,不仅是优质的肉类产品,而且是清真肉制品的主要原料。与猪肉行业比较,牛羊禽类行业刚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行业销售收入年增速在8%以上,产业离散度高,尚未形成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中国的牛羊禽类行业因其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显示出很强的投资吸引力。

    6.开发新型肉类保鲜技术

    为了延长肉类的货架期和保质期,保证产品质量,研究生肉和低温肉制品的保鲜技术,是肉类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具有现实意义。国外应用新型烹饪保鲜技术、辐射技术、微波技术、高压脉冲技术、高压技术、超声波技术和新包装技术保存肉类食品已取得一定进展。中国学者应用乳酸链球菌素、壳聚糖、茶多酚、甘露聚糖、海藻糖、溶菌酶、有机酸等保存肉类食品一直处于研究阶段,一旦获得突破,将会开创肉类保鲜技术的新领域。

    四、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经济增长,引起食物消费和食物结构的变化,其最大特征就是肉类产品消费增加。参照发达国家的肉类行业发展轨迹,中国的恩格尔系数降到30%以前,肉类行业都将处于稳定增长阶段。过去的10年肉类产品年产量平均递增6.7%。行业从市场中得出的结论是:80年代有产品就有市场,90年代有广告就有市场,21世纪,有信用、有品牌才有市场。在未来的3-5年,肉类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国内市场需求变化将带动肉类食品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单一肉类品种主导市场的格局将被多样化混合品种所替代。猪肉消费会保持绝对量的增长、相对比重的下降;牛肉、禽肉消费的相对比重将持续快速上升。目前居民肉食消费以购买热鲜肉为主,冷鲜肉和各类肉制品所占比重较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起的消费习惯变化,各种精深加工的分部位冷鲜肉、小包装肉、半成品肉、冷冻肉、熟肉制品以及以肉类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和旅游食品的消费将明显上升。
    2.对肉类消费安全日益重视,有利于加快形成肉类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体系。目前肉类市场竞争中,质量及消费安全问题已摆上重要位置,国内消费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也进一步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尤其是注重肉品的卫生质量,以金锣保鲜肉为代表的品牌冷鲜肉渐成新宠。

    3.高新技术和先进营销方式的应用,为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各种高新技术应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安全、卫生、方便、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等方面。肉类流通已基本实现了“冷链”化,采用配送、连锁超市、肉类专卖店等现代化方式经营。这些先进技术和营销方式,对国内肉类食品行业的产业升级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4.市场体系和企业组织体制的日趋完善,将为肉类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肉类食品行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利用,有助于我国肉类行业与国际水平、国际市场接轨。但我国肉类产业结构总体起步较低,大量产品品种以内需型为主,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肉类产品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化竞争形势下,肉类食品行业必须提高加工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确保产品符合安全优质的要求,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5.在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质量的提高和品种多元化正在成为肉类发展的主方向,制约肉类供给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消费者选择占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已初步形成并有迅猛发展的势头。然而,由于后续深加工落后,国内肉食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种单一,品质欠佳。这些情况从反面说明了中国的肉类市场还没有完全进入成熟期,蕴藏无限发展潜力。

    五、热点话题:肉类企业三地股市显身手

    中国肉类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三地资本市场均有涉猎。目前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双汇发展、大众食品和雨润食品三家上市公司。新加坡市场还有联合食品和中国食品,国内还有草原兴发、罗牛山、福成五丰、ST春都、和ST金牛等。我们认为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河南双汇、大众食品和雨润食品是最具有可比性的。下表将三家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动作进行总结:

                  表9 三地主要肉食品上市公司融资情况比较

股票名称
上市地
形式
上市时间
发行价
发行
市盈率
融资金额
(万元人民币)
双汇发展
深圳主板
IPO
1998-12-10
6.24
14.3
31,200
增发A股
2002-4-16
12
20.58
60,000
大众食品
新加坡
IPO
2001-3-14
2.16
4.9
30,780
配股
2002-7-17
5.86
N/A
47,300
香港
第二上市
2002-10-28
N/A
N/A
N/A
旧股配售
N/A
4.7
6.4
46,000
雨润食品
香港
IPO
2005-10-3
3.7
14.6
169,349


             表10 三地主要肉食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股价情况比较



      同样走红筹路线的雨润食品在上市的道路上却表现更为抢眼。首先,雨润在上市之前已经引入三家大牌战略投资者,其中高盛持股比例为6.75%,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股比例为3.46%,而曾经成功运作蒙牛案例的鼎晖投资则持股3.65%。除此之外,高盛和国泰君安联合成为雨润的上市保荐人。有了资本大鳄的加盟,有了著名投资银行操刀,雨润在上市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成熟稳健,被国际各大机构投资者所追捧,香港零售部分超额认购156倍,国际认购部分超额认购21倍,认购总金额近80亿美元。
     雨润较为成功的运作模式到目前为止显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国内资本市场日渐成熟,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也逐渐理性,同时,企业家也更加熟悉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模式,尝试把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一国际通行的发展模式纳入长期资本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