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北京华都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大国。我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一半,猪肉产量占世界猪肉总量的46.7%,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的养猪业在畜牧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地位,是养殖业的主体,国内肉品的主要来源。加入WTO后,中国养猪业也要参与国际竞争,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有利因素为我们的养猪业带来了无限希望和动力,于是养猪业近年来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许多省份提出了畜牧强省,主副换位的开展畜牧业富民计划,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这在极大程度上也激励其它行业投身养猪事业,共同促进养猪业发展。在欣喜的同时我们又有忧虑,中国猪肉出口量相对生产量来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局面,主要原因是猪肉的安全绿色问题。中国的养猪业要想走出国门大有作为,必须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发展绿色养猪,创造绿色效益,这是我们养猪人共同的使命。
什么是绿色养猪呢?所谓绿色养猪就是在无污染的适宜猪繁衍、生长的环境下,科学营养的配餐,减少或限量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制定终身保健计划,人文化管理让猪发挥最大的生理潜能,为人类创造最大价值,提供安全猪肉的总和。其中心是:①限制抗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②禁止使用激素;③重视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④无沙门氏菌的养猪生产;⑤高度的动物营养和环境状况。
瑞典是在全球率先禁止使用饲用抗生素促消化和促生长剂,发展绿色养猪业的。早在1986年1月瑞典政府在全球率先正式颁布禁令,全面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促消化和促生长剂。经多年实践应用形成了著名的“瑞典模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
要实现绿色养猪,首先是猪场环境的选择与建设。饲养环境是预防疾病、防止污染,实现绿色养猪的前提条件,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主要就是科学地选址问题。内部环境主要指内部建筑的布局,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区的布局,各栋猪舍的布局,进物、贮料间、装猪台、展厅、尸体井、解剖室的布局,粪污处理工程的设计,供暖降温通风设施的配备及绿化工程的建设等方面。目前许多新建猪场在选址和内部环境建设方面都非常科学。例如,华都新建的美系原种猪场,经过一年的选择、半年的考查论证,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要求,最后才确定新建猪场选在远离城市、远离村庄,远离养殖场,三面环山的地方。从远处望去,一栋栋红绿相间的猪舍排列在苍松、翠柏之间,不知情者,还以为是田园度假村呢。从内部环境方面,华都的新建场也为猪只创造了理想的饲养环境。除了按《规范》进行生产、生活区布局、栋舍布局,展厅、尸体井、物料消毒间、解剖室的布局外,他们在场区及猪舍内采用净道与污道分开、粪场与猪场分离、干清粪处理模式进行环境控制。采用可分装、拆卸产床、网床,以便于单元消毒时设备消毒的彻底进行。在猪舍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猪舍的轮换消毒问题。采用冷暖空调、水帘与风机,保证猪舍一年四季适宜猪生长、繁衍的温、湿度及有效的通风,充分保证了猪只的健康。
健康优质高产的种猪是体现绿色养猪效益的源泉。所以在干净、适宜的环境下饲养健康、高产的母猪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对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通过实践证明,目前较为科学的饲养管理内容有:猪场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分栋、分单元、分批次、分阶段、分群饲养,以减少不同猪龄之间接触,避免疾病的垂直传播或横向传播。采用干清粪处理模式,达到粪、尿分离,尿水、污水日排日清日处理。对于整个猪场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体重猪只做好定期疫病检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健计划,提前做好防疫工作。制定出严格的场内外消毒计划,消毒要彻底,严格把握用于保健的药物使用,减少残留,减少注射中给猪只造成的应激痛苦,对于用具要严格消毒,绝对禁止各栋,各单元的饲养人员流动。饲养人员要每天观察所饲养的每头猪的健康状况,坚持“预防为主”原则,即使出现疫病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进一步的恶化与传播。
绿色养猪也重点强调了兽医卫生工作,国家应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给予兽医相应的职责与权限,统一规范管理猪场的公共卫生工作,杜绝部门间都管又都不管的推诿扯皮现象。这一点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当然,对于兽医人员要求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
科学有效营养可以提高动物自身的健康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饲料的细分与平衡会进一步保证猪只各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绿色养猪必须减少或限制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减少药物在猪体内的残留,这对饲料生产厂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文化的管理模式,就是要给猪建立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管理人员和饲养人员要更新观念,对猪要重新认识。猪作为我们产肉的机器,它是在人的关心、爱护下进行生长、繁衍的,有其行为特点和生物学特征。在饲养过程中,要为猪创造一个相对优质的环境,利用它的特点逐步规范它的行为,让他们在无惊吓,无痛苦,无应激的环境下生长、繁衍,让其科学采食、适当运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性能优势,创造更大效益。
从产生的效益来看,由于瑞典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养殖成本的上升和疾病控制难度的增加,猪价相应增高,在国际上曾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但随着十多年的发展完善,生产达到了理想状况并在国际获得较高声誉,而且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猪肉的安全性,都在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瑞典模式”已得到公认。正因为绿色养猪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所以国内企业谁能最先发展绿色养猪,谁就抢占了先机,所获得的回报也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通过对绿色养猪的探讨,我们觉得发展绿色养猪首先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普遍关注抗生素等化学治疗药物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问题,禁用抗生素作为动物饲料中促生长添加剂,发展绿色养猪、生产安全绿色猪肉产品,是当今养殖业必然的趋势。其次,发展绿色养猪是一次观念革命。北京市种猪场由90年代初的两三家,发展到现在的几十家,这是观念转变的结果。同样,发展绿色养猪也需要各生产场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我们也只有认识这一必然趋势,才能找准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才能永保长青。现在有不少场家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为之努力。再者,发展绿色养猪需要一个过程。发展绿色养猪就要进行科研技术的提高,研制开发抗生素替代品,做好猪只的防疫、保健工作,降低发病率。要控制因改善环境,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而产生的成本上升。要合理控制价格,这是参与竞争的直接决定因素。这些工作都需要长期的,多方面的,反复不断的进行,是一个系统工程。
最后我们呼吁中国的养猪企业携起手来,共同关心安全、关心绿色,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尽快参与国际竞争,共同开创中国养猪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