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在8月来到阶段性高点后环比下行,在10月继续延续了下行态势。据生意社数据显示,11月13日,生猪基准价为16.92元/公斤,与月初的17.47元/公斤相比,下降了3.15%。
卓创资讯生猪市场分析师王亚男认为,当下影响生猪行情的因素有供应预期、需求预期、猪病及二次育肥补栏出栏等。对于供应预期,本月部分养殖集团计划虽减少,但为完成年度出栏计划,将生猪积压在12月份集中出栏的风险较大,11月份实际出栏量减少的可能性较小;且散户出栏积极性提升,下旬有出栏大猪的可能,因此供应或呈现小幅增加态势。对于需求预期,当前屠宰量增幅不及预期,与气温较高有一定关系。加之今年整体屠宰量同比回落,因此11月份屠宰量或同比下滑,月内上涨趋势或出现在下旬。从猪病及二育情况来看,冬季猪病发作频率提升,局部区域猪病情况较9-10月份略有加重,但整体仍可控,未伤及产能。目前疫病对猪价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影响补栏及出栏心态。二次育肥户谨慎补栏,生猪需求难以得到进一步支撑,在需求尚未集中提升的情况下,二次育肥补栏量的减弱无异于雪上加霜。
由于供应相对充足,需求端实际支撑不足,猪价延续下跌。对此,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这轮猪周期自2024年1月上旬生猪价格13.7元/公斤开始,此后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涨,但根据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拐点来判断,现在并没有进入生猪出栏的一个周期性拐点时间位。具体而言,从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变化到商品猪供给变化通常需要9~10个月左右的周期。因此理论上,能繁母猪存栏量开始持续下降时,10个月后生猪出栏量也会持续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今年来的饲料成本较低,大猪的经济性更好,养殖户存在惜售压栏的情况,使得中大猪的供应量增加。前期新增的中大猪近几个月陆续到了出栏的档口;再加上对国庆后、春节前的冬季猪肉消费旺季的一致预判,饲料成本持续低位,系列因素导致了近几个月猪价的下跌。
南华期货认为,由于现货端始终疲软,集团加速出栏与养殖户的大猪出栏共同压制了现货价格,在现货价弱势的情况下,盘面难有大幅反弹的基础,短期来看北方气温进入“冷”时期,前期大猪的加速出栏与近期气温变冷后的消费刺激,或有上涨的驱动,但该驱动能否持续,仍需关注二育是否入场。
冯永辉认为,8月的价格高点仅系阶段性高点,还无法判断是不是整个周期的最高点;之前压栏的中大猪大部分抛售完毕、量开始下降的时候,价格才会开始上涨,“涨的时间越早,距离春节的时间越长,冲破8月份的高点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的话就越小”。
冯永辉表示,四季度生猪养殖企业的盈利仍有保证,但可能不会好于三季度的水平,原因在于价格的回落,同时成本较三季度不会有明显变化。
华融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表示,目前市场普遍对后市预期不甚乐观,10月中下旬以来,养殖端提前开始降重出栏,猪价持续下跌,但LH2501合约已先行回暖。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11月12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6.57元/公斤,较10月中下旬跌幅约5%,而该日LH2501合约收盘价为15690元/吨,较10月中下旬涨幅约5%。
对于猪价后期走势,国都期货表示,能繁母猪产能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从规模场新生仔猪数量看,对应今年四季度生猪出栏压力仍在增长,而需求增速低于供给增速,因此,基本面偏弱。盘面看,01合约在15000关口存支撑,03合约已跌至成本附近,继续向下空间收窄,但四季度高点下移,短期或维持低位震荡,关注出栏节奏以及月末腌腊开启对短期节奏的影响。
中邮证券发布研报称,本周全国生猪均价17.1元/KG,较上周降1.58%。虽然散户惜售情绪较强,但集团保持正常出栏节奏,市场供应充足。同时二育热情消退叠加消费淡季,近期猪价持续小幅走低。当前多地价格跌破17元/KG,且气温逐渐下降,预计后续下跌空间有限。虽然行业10月依然盈利,但因担心后期猪价下跌、秋冬疾病等问题,养殖企业产能增长放缓,故而该行预期明年生猪供应增长幅度将是缓和的。
来源:中国畜牧业综合卓创资讯、同花顺期货通、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