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猪价淡季不淡,猪周期或将拉长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4-07-18

中国生猪预警网监测,7月16日全国瘦肉型猪价19.25元/公斤,较前一日上涨0.12元/公斤,再创年内新高。昨日市场生猪价格南带北齐涨,尤以北方区域市场情绪较高,领涨全国。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部分地区二育仍有刚需补栏小标猪的现象,促使市场适重猪源流通减少,养殖集团企业日均出栏压力降低,并存抵触降价情绪。


01猪价上涨空间可观


生猪产能的持续去化导致供应减少是此次养殖业板块反弹的重要推手。“从产能周期推算来看,进入7月份,市场供应进入到相对底部区域,生猪出栏量偏低,而同时,基于对后市行情的乐观态度,二次育肥频频入场,支撑现货价格持续走高,生猪期货近月合约跟涨。目前集团场下半年出栏量预计保持增量态势,而中小散户受前期疫情及亏损影响,规模进一步缩小,对应后市相对乐观的行情格局,规模企业整体更为受益,带动整个生猪板块上行。”广发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朱迪表示。


中信期货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艺华表示,今年以来,母猪去产能导致生猪出栏持续减少,驱动生猪基本面不断收紧,现货价格6月最高涨至19元/公斤以上。端午节过后,大猪抛压仍在释放,但需求减少,现货止涨回调,市场在供应担忧的情绪影响下,也跟随下跌。但是,随着6月大猪库存陆续释放完成,现货价格并没有跌破17元/公斤,大猪出栏带来的供应压力没有预期高。7月下旬,现货依旧保持强势,供应端在去库后尚未重新累库,年中消费最弱的阶段已经过去,后续消费将逐步增加。“强现货”背景下,对下半年供应后置压力的担忧逐渐消失,在当前较高的基差下,盘面价格向上修复。


“整体来说,驱动生猪板块走势偏强的主要原因是现货市场的超预期表现,其背后逻辑是去年母猪去化导致今年供应减量,以及压栏和二育增重行为支撑现货。”五矿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俊表示。


华融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表示,一方面,前期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和去年四季度中部、北方地区猪疫病影响的兑现,导致6、7月生猪出栏量有所减少,为猪价“淡季不淡”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基于后市出栏增量不大和猪肉消费有望逐渐好转两方面考虑,养殖端多看好后市猪价,低价认卖程度低,为猪价“淡季不淡”提供了积极支撑。


天风证券最新观点指出,随着供需剪刀差的持续放大,猪价上涨空间可观。另外行业补栏较为谨慎或有利于延长本轮猪周期景气时间。前期产能去化充分带动猪价反转,补栏进度有限延长景气周期长度情况下,行业盈利空间可观。


02猪周期并未彻底扭转


面对行业基本面改善的乐观信号,部分声音开始高呼本轮猪周期已彻底反转,预测猪价将持续上涨,甚至呼吁养殖户稳住不卖,期待更大行情。然而,对于养猪企业的投资者而言,需要谨慎对待这些声音,不能盲目乐观。


龙头企业的扭亏为盈并不代表猪周期的彻底扭转。回顾过去,以牧原股份为例,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计亏损超66.83亿元,但在当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牧原股份净利润分别达到81.96亿元和117.54亿元。不过,整个行业随即在2023年迎来了严峻的下跌周期,牧原股份亦未能幸免,全年亏损42.63亿元。这一年,多家生猪养殖企业如傲农生物、正邦科技、天邦食品等遭遇债务危机。盲目追涨的养殖户在2022年底大量补栏后,付出了惨痛代价。即使当前猪价回暖,是否为猪周期真正反转,仍有待验证。


2023年,16家上市猪企总计亏损超200亿元,全行业陷入亏损状态。即使猪价回升,企业也需谨慎行事,避免重蹈覆辙。实际上,目前大型养猪企业更倾向于去杠杆、降低负债率,而非急于扩大产能。两大信号表明,即使猪价高涨,大型企业也不会轻率补栏:一是今年生猪出栏目标整体与往年持平,暂无一家企业大幅上调;二是6月猪价高位运行时,大型猪企出栏量却出现环比减少,牧原股份和新希望的销售数据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经过漫长猪周期的洗礼,A股养猪企业深刻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行业内的产能竞赛逐渐转向成本竞赛。企业更加注重场线成本压缩,如优化饲料喂养、提升断奶仔猪养殖效率。资深养猪人多次警告,应保持谨慎,避免赌价格,以防高价格反而带来行业风险。


养猪企业的复苏不可简单等同于猪周期反转,行业应从历史周期中吸取教训,避免盲目乐观。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警惕市场炒作,避免落入“杀猪盘”陷阱。在行业复苏初期,成本控制与谨慎经营策略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03四季度猪价或维持高位


展望后市,生猪市场有望进一步走强吗?对此,王俊表示,当前生猪供需格局依旧略偏紧,但正处于由偏紧向平衡的过渡期,市场预期可能加速或者延缓这种偏紧的状态。但由于市场预期偏谨慎,产能后置规模有限,且需求启动后对价格有支撑,基于此,判断目前至三季度后期猪价震荡偏强,四季度前期略有回落但幅度或有限。


“生猪供需紧平衡格局预计将在11月前延续,市场供应虽呈现恢复格局,但由于2023年以来产能持续去化,出栏量出现趋势性下行,进入9月,‘双节’提振叠加天气转冷,对需求存在一定支撑。”朱迪表示,与此同时,风险也在持续累积。二次育肥体量明显增加,或导致供应压力不断后置。另外,集团场产能下半年预计持续释放,一定程度上压制猪价上方高度。此外,腌腊季需求近年被不断平滑至全年,提振较为有限。


分季度来看,李艺华介绍说,三季度商品猪理论出栏量的收缩趋势相对明确,7月出栏下降,主要由2024年初窝均健仔数较低引发,8—9月生猪出栏,对应2023年10—1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加速去化。从2022/2023年的二育节奏来看,7—8月养殖户逐步开始为中秋节准备,若今年“第三波二育”开始进场,猪价预计进入加速上行通道,现货有望突破20元/公斤关口,近月合约在当前高基差的情况下,也存在上行驱动。2023年10月至2024年2月我国母猪存栏降幅较大,对应生猪供应缺口能够持续至年底,因此,四季度猪价或维持高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以来,由于自繁自养开始持续盈利,全国能繁母猪产能停止去化,开始逐月增长,因此今年产能持续恢复后,明年生猪的出栏压力预计逐步增大,上行周期可能开始向下行切换。”李艺华说。


  来源:期货日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