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本轮猪周期上行趋势明朗 2024年猪价会否复刻2022年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4-06-11

5月份以来,现货生猪价格开启超预期上涨模式,猪企生猪销售均价出现明显上涨。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在猪价低迷持续较长时间、行业产能部分调减的背景下,生猪价格趋势性向上的周期已经到来。与此同时,养殖成本的明显下降,也将显著放大上市猪企盈利改善的幅度。


生猪养殖利润端持续改善


从上市猪企5月份的销售简报来看,商品猪销售均价均为环比持续上涨状态,行业正重回养殖盈亏平衡线。根据中国生猪预警网发布的数据,截至5月31日,今年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17.39元/公斤,5月份猪价累计上涨17.34%。在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的同时,成本端价格则出现下降,生猪养殖企业盈利能力因此逐步改善。


业绩面上,上市猪企今年一季度普遍亏损。一季报显示,牧原股份实现营收262.72亿元,净亏损为23.79亿元,同比增亏11.81亿元;温氏股份一季度净亏损为12.36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27.49亿元,同比实现了减亏;巨星农牧一季度亏损1.3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缩小约33%。但从今年3月份以来,低迷已久的猪价迎来了“淡季不淡”行情。


猪价上涨,给养猪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销售实现上涨,从最近几家猪企披露的五月份销售数据来看,生猪销售额不同程度的实现上涨。牧原股份5月销售生猪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同比增加10%、环比增加14%。商品猪销售均价均处于环比上涨状态,行业正重回养殖盈亏平衡线。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养殖企业盈利能力也逐步改善。


当市价悄悄越过15元/kg的盈亏生命线,牧原股份、温氏股份、神农集团等猪企宣布,生猪养殖完全已经降至14元/kg左右,给行业盈利增加了新的想象空间。牧原股份在2024Q1实现营收262.72亿,同比增长8.57%,尽管净利润仍有亏损,但营收回正已经是在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牧原股份后续生产成绩持续改善空间较大,叠加出栏规模提升带来单位期间费用下降、饲料原料价格下降等,公司成本拓潜空间仍足,2024年14元/公斤平均成本目标可实现性较强。


本轮猪周期上行趋势明朗


生猪市场存在明显周期性,生猪供应波动是影响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自2021年以来,猪价持续下行。因价格长期低迷,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并处于不断去产能阶段。


中信建投证券表示,从历史复盘来看,每轮能繁去化幅度均在8%以上,8%—10%的去化足以支撑新的一轮涨价行情。在官方数据口径下,2018年四季度到2019年三季度,受非瘟疫情影响,能繁母猪快速去化,累计降幅超过35%;2021年三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末,能繁母猪累计降幅8.5%;2022年12月到2024年3月,能繁母猪累计降幅9.1%。


在猪价看涨情绪的驱动下,行业内二次育肥积极性有所提升,生猪再次进入累重阶段。广发证券在研报中分析认为,受益前期产能去化以及部分区域二次育肥积极性较高的影响,本周猪价延续上涨态势,在当前价格水平情况下,行业已重新回归盈利状态。2021年至2023年,猪价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调整,行业资产负债率整体处于高位,预计产能恢复速度或较为缓慢。随着供给下降以及需求季节性的提升,广发证券认为,未来猪价上涨幅度、企业盈利情况均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光大证券分析认为,随着猪价的上行,2024年至2025年,企业将进入业绩修复和兑现阶段,成本端的改善将直接决定利润预期。猪企降本空间仍然可观,2024年初,多数企业将全年目标定在16元/公斤及以内。由于饲料成本的改善,今年一季度,猪企成本整体下降明显,经过动态调整后,多数猪企全年成本目标已降至15.5元/公斤以内。此外,上游产能持续收缩,叠加养殖端压栏情绪催化,近期猪价已开启高斜率上涨。随着生产者行为影响的消化和产能缺口的兑现,周期上行趋势将更为明朗,未来周期将有可观的高度和景气持续时间。


2024年猪价会否复刻2022年


受2023年四季度中部地区猪病影响断档效应影响,供应端缩量预期开始体现,业内对2024年三季度猪价普遍持看涨意愿,当前供应面也呈现一致预期。养殖端普遍压栏增重,二次育肥客户积极补栏,供应端减量或许推动猪价持续上涨;但种种迹象最终表明大猪交易增加或贯穿全年,未来市场是否会复刻2022年走势?


2024年1-5月生猪交易价格呈先磨底后震荡上涨走势,与2022年走势基本相似。而据监测数据显示,1-5月全国均价为14.82元/公斤,较2022年1-5月均价13.58元/公斤偏高1.42元/公斤。综合按照1-5月的均价水平和价格走势分析,2024年1-5月猪价运行水平与2022年基本相似。


对比需求端数据发现,2022年整体盈利水平呈震荡上涨走势,冻品库容率在4-11月有明显回落,主因为市场对未来看涨预期的一致,冻品贸易商囤货积极性提高,屠企减库顺畅。同时,4-12月屠宰量呈先磨底震荡后连续上涨走势,宰量上涨分摊了屠企宰杀成本,企业头均盈利全年多数时间保持正值,运营情况尚可。而2024年猪价上涨一方面并未拉动宰量的持续跟涨,同时,另一方面也未对冻品消化产生实质性帮助。换言之,二次育肥的加入,叠加存栏低位的效应推动养殖端的一致看涨预期,但并未带动下游屠宰端和冻品消化主力(深加工端口客户)的看涨预期,上下游预期分歧偏大。宰量低位震荡,加之冻品库存去化极度缓慢,导致屠企亏损加深,2024年由浅盈转亏。


产能缩减导致2024年猪价话语权或更偏向于养殖端,看涨预期一致或拉动均重上涨,头均宰杀胴体重量上涨,在终端市场需求总量保持季节性变动前提下,或倒退迫使屠企减量。同时,大猪供应过剩或导致批发市场产销不匹配,这一情况会根据气温升高而逐步凸显,采销调节脱节,或推动屠宰端减重减亏。另外,猪价高位一定程度抵消腌腊的需求热情,四季度屠宰量或增幅小于2022年。结合季节性需求带动下的宰量变化规律,预计6-12月屠宰量或以下滑为主,仅11月中下旬开始增加。


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肥标价差为0.06公斤,与2023年基本持平。大猪持续压栏,存栏水平上升但并未带动肥标价差收窄转负。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北方气温上升缓慢,大猪白条仍有一定需求,屠企仍可以收购低价125-140公斤猪源缓解收购压力。另一方面,大猪暂未进入集中释放期,市场交易大猪活跃有限。因此按当前的大猪存栏水平和未来肥标价差预计走势推算,大猪或在6-7月有一波集中出栏。


2024年6-12月供应量或逐步下滑,但均重上涨一定程度缓解供应压力,且6-7月存在大猪集中释放期,供应端较2022年整体减量。而需求端宰量或下滑为主,且冻品仍需消化期,预计6-7月猪价或高位震荡后下滑,8-12月猪价或先涨后跌,与2022年相比,6-7月走势相同,但高点偏低与2022年;8-12月走势不同,且低位高于2022年。

来源:金融投资报、卓创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