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预见2024|微利时代已来,猪价先抑后扬?


来源: 农信互联   作者:    时间: 2024-01-17

回顾2023年,生猪市场经历相对长期的下行,“产能过剩”成为年度关键词,“拥抱底部”成为养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2024年到来,业内普遍预期,一季度或之后,生猪行业拐点或将到来。

在当下内卷化的养猪业中,行业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利润逐渐降低,行业整体步入了微利时代。 

面对这样的挑战,养殖企业在新的一年如何生存?那么,紧跟养猪业发展的关键词,适应行业发展趋势,预判市场变化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1猪价先抑后扬?

回顾2023年,国内生猪价格除了在三季度出现短暂触底反弹外,其他时间多呈现震荡偏弱运行。2023年初国内生猪均价为17.72元/公斤,到了年末均价为14.42元/公斤,年内跌幅达18.62%。

据多家上市猪企披露的2023年12月份经营数据显示,多数猪企12月销售均价已跌至14元/公斤下方,四季度的旺季预期再度落空。

进入新年后,各地猪病影响减弱,但行情预期仍较为一般,行业分析人士指出,2024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仍然较高,猪价仍可能有过快下跌风险,但下半年养殖场主动去产能情况或继续延续,供需关系改善,猪价有望逐步回暖。

2失灵”猪周期

我国几次明显的猪周期分别开始于2007年、2011年、2015年以及2018年,期间,猪肉价格都开启了大涨序幕,持续一两年时间后再大跌。而第四轮周期,始于2019年2月,已经持续了58个月,目前依旧处于筑底阶段。

生猪基础产能变化愈发平稳,是猪周期逐渐被“熨平”的主要原因。从供给端看,猪周期的核心影响因素依旧是能繁母猪产能。行业专业人士提到,9月末全国能繁殖母猪存栏4240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出3.4%,生猪产能仍然处于高位。

特别是经历了2018年非洲猪瘟这轮“超级猪周期”后,生猪行业规模化水平、市场集中度快速提升,中小养殖户逐渐离场,意味着以往猪周期的市场自我调节模式,已发生了较大改变。 

3猪肉消费“降温”

作为生猪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每年消费近7亿头猪,生猪出栏量约占全球一半。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9月累计,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24247万头,同比增15.0%,其中,9月份屠宰量2775万头,环比增4.9%,同比增31.6%。根据屠宰量来看,9月份城乡居民比去年同期多吃了三成的猪肉。这样的消费增幅,事实上并不算弱。

但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猪肉消费量为3766万吨,人均消费猪肉26.9公斤。和8年前相比,人均猪肉消费量减少了36%。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显示,未来10年,预计猪肉消费量先增加后稳步回落。具体看,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长,老龄化程度加深,肉类消费量中猪肉等红肉的消费量将下降。

4微利”时代已来

当下养猪业已进入微利时代,低利润将成为常态,猪场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效率的竞争。从近20年的猪周期行情中,行业专业人士发现有2/3的时间几乎处在盈亏的边缘。同时也发现,这20年间,当养猪成本在7块以内,75%的时间是可以盈利的;成本在7.5元以上,只有50%的时间有盈利机会。的确,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猪企在2023年以来的机构调研中数次提及,公司主要工作目标是降低生产成本,管理好现金流,降低资产负债率水平。

5疫病防控降“成本”

疫病防控是生猪养殖行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因素,对养殖企业生产成本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疫病导致的直接影响,例如仔猪成活率下降、母猪配种率下降等,导致生产成绩波动,摊销成本提升;另一方面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软硬件环境升级带动的成本上涨和劳动力成本提升,即防疫成本提升。

12月27日,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总结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组织做好春季秋季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有力有序推进“先打后补”。持续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和区域化管理,加快牛羊布病净化场、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全面推进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

显然说明了对疫病这一块的重视程度。相对于成本而言,猪价虽然是很低,但是保供给更加重要。接下来的各地调运防控或将密集出台。

农信致力于数智化价值的创造,在降本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降本方面,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可以替代部分人工工作,降低日常管理成本及人力成本;养殖环境和猪只的实时监控预警,降低非瘟等疫病发生概率;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上下游企业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卖猪成本。增效包括智能化的竞价销售平台如竞猪宝等,帮助企业好猪卖好价;通过数智化帮助传统企业积累数据,变生物资产为数据资产,获得更多的金融价值和未来的数据资产入表等价值。

来源:农信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