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失去弹簧效应的猪价能否靠腌腊旺季翻身?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11-23

过去的猪价像是一枚弹簧,当供给压力达到极值,产生亏损,弹簧被极度压缩,后续必然出现强力反弹。但从目前状态来看,猪价似乎丢失了原有的弹性,不断地挤压,到头来只是恢复到一个勉强的价格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行业供给侧的改变所致,2018年养殖企业“羊群效应”比较明显,去产能步伐较为一致,但是养殖端却是去产能与补栏同步进行,整体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

不过,随着近期多地气温陡降,生猪市场也即将进入传统的旺季。有上市公司表示,近期的腌腊采购对生猪销量有一定程度的带动,且猪价也出现了小幅度反弹。


周期波动或弱化

当下,代表产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去化速度并不算快。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0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10万头,较今年1月的存栏量下降不足4%。

同时,受到母猪生产效率提升等因素影响,供给端将继续成为猪价反弹的主要压力。

这可以从产房存活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广发期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产房存活率、分娩窝数和窝均健仔数等生产性能指标,均处于2020年4月以来的历史高位。

而在以上期间,窝均健仔数则由2021年初的9头左右提升至11头以上,一定程度上对冲掉了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的影响。

上述背景下,业内对于明年上半年的生猪价格并不看好,比如新希望便预计“明年上半年可能猪价还有一次回落”。

广发期货基于以上能繁母猪存栏量,以及母猪配种、育肥10个月的周期测算结果为,国内生猪出栏量高点或出现在2024年4月份前后,随后将进入下行通道。

11月20日,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稳定土地、环保、金融等支持政策,努力推动生猪产能处于合理区域。

不过,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政策调控的意愿和可供操作的空间不大。

首先,政府调控的目标是为了保障消费,而非解决养殖企业亏损的问题,比如今年猪价已经两次跌至一级预警,但是收储力度并不算大。

其次,生猪不同于工业品,后续调控方向可能是对新建产能进行限制,然而对整体产能去化帮助较为有限,因为经过近几年的产能扩张,现有的厂房规模便已十分够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经过上一轮周期,生猪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可能会对未来猪价的运行带来显著改变。

据中信建投期货生猪研究员魏鑫介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化养殖,大型养殖企业市场占比明显提高,而各家企业又会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产能调价,产能整体是此消彼长的局面,一致性明显降低,这与此前散户同涨同跌存在明显不同。

同时,之前母猪生产多在6到8胎,而现在并没有相对固定的周期,节奏有所改变。加上母猪的集团化与散户育肥,使得养殖户也有一定优势体现出来,如通过压栏、二育等方式自我调节。

也正是基于以上改变,他认为,未来猪价趋势性明显的周期波动会有所减弱,而阶段性的涨跌行情则可能增加。


猪价能否止跌反弹

目前,生猪市场即将进入传统的旺季。

在云南昆明某菜市场,肉铺老板介绍:“这是今年新制的腌肉,由于近期销售火爆,店铺天天都会上新腌制品。”

对此,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鄢美玲表示:“这表明随着部分时间段气温降低,部分省份腌腊以及灌肠现象对猪肉需求增长有一定推动,但整体还是表现量增价减的阶段,后续增量能否带动猪价实现实质性上涨还需需求端的验证。”

“全国猪价由周末的上涨开始出现稳中偏弱,西南行情因腌腊‘领头羊’属性稳中偏强,其他地区僵持走弱。”鄢美玲进一步表示。

据涌益咨询数据显示,11月19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4.89元/公斤,较上周末上涨0.65元/公斤。

对于后市,华融融达期货生猪研究员史香迎分析,虽然短期猪价下行压力仍存,但11月下旬、12月现货端供需压力有望改善,猪价在旺季开启后存在一波上涨路径,原因如下:一是养殖端未有明显累库,体重增量远不如前两年,同比前两年今年春节前集中出栏压力有所减轻;二是腌腊灌肠、春节前消费是传统的需求旺季,对价格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三是现货价格存在超跌成分。

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检测预警首席专家朱增勇表示:“预计随着前期压栏生猪逐步出清和南方进入猪肉腌腊旺季,加之元旦、春节等假日消费带动,猪价将企稳回升,生猪养殖有望实现盈利。但10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处于近几个月的较高水平,这预示着未来两个月猪肉供应量仍将稳定增加,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鄢美玲也称:“整体来看,年前利多因素只有腌腊需求,而利空因素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阶段,主要表现为集团场出栏量大、二育出栏、冻品出库、养殖场压栏增体重等。总而言之,年前产量过剩,尤其是标猪供应过大,大猪也不一定存在缺口,年前猪价大概率或出现先涨后跌走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日报、中国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