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猪周期未来如何研判?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04-23

当前畜牧养殖企业对成本把控、科技赋能极其关切。包括牧原、新希望、唐人神在内的众多行业龙头,近日在2023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中分享了各自在企业传承、生产经营、降本增效方面的举措和成果。


降本”将是养殖业生存之本

2022年,生猪养殖行业期待已久的周期反转行情,仅经历5个月盈利期,就再度陷入亏损区间。

这背后,面对多变的世界政经环境及新时代下行业的全新发展格局,中国畜牧饲料产业和农牧企业经营面临巨大考验。

本次论坛上,“降成本”成为行业企业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当前还按照猪周期理论养猪,就是死路一条。行业唯一关注的就是成本,就是资本。”对于猪周期波动影响的话题,唐人神集团董事长陶一山分析,过去猪周期产生,是市场供需矛盾带来的。因行业价格下行,市场供给增多后,养殖户就自愿宰杀母猪。而母猪减少,价格上涨后,就又把肥猪留下来做母猪产能。但现在无论市场是否亏损,都有大量资本投入新建产能,周期的概念已经弱化。

正大集团副董事长白善霖在分享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时也提及,中国猪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基本上从产业宏观角度看,发展是靠规模的扩张。但今天已经到了一个新时期,只有做强,才能做大。行业已经真正到了苦练内功的时代,只要把企业的内功练好了,不管行情如何变化,不管疾病威胁有多大,都能够向前迈进,能够远行。

天兆猪业董事长余平也分享,“当前企业要活下来,就要关注成本。”他提及,近期公司成本获得下降,主要得益于深入一线对饲喂过程进行把控。

“从近五年行业情况看,转型升级、提档加速已经呈现出这几个特征,一是生产方式规模化,二是设施装备智能化,三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四是领导决策数据化,五是中央模式链条化。”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认为,目前国内养殖行业已经进入成本竞争白热化,未来企业不论规模大还是小,拼的只有两条,一是成本控制,二是资金链安全。

他表示,现在行业企业成本控制差距非常大,将来较高成本的企业,可能最后就会被淘汰。为了降低成本,目前豆粕使用减量化也成为行业基本特征,此外玉米也有高粱、小麦、大麦等作为替代品。在市场比价关系发生变化时,替代品的使用能协助企业更好降低成本。


牧原目标零豆粕添加

专注生猪养殖三十年,成就行业龙头。“目前,牧原集团总资产超2000亿元,子公司300余家,旗下牧原股份养猪业务遍及全国24省(区)103市217县(区),2022年出栏生猪6120万头,全球第一……”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养猪生产首席运营官李彦朋首先就牧原生猪发展情况作了介绍。
为响应国家从“调猪”到“调肉”政策的转变,近几年牧原在向下游屠宰行业进行规划布局,2022年共屠宰生猪超700万头。
经过30年发展,牧原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于一体的“自繁自养一体化生猪产业链”。
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在李彦朋看来,死磕技术、深挖成本空间是关键。“如果把每项指标对标下来,把每项成本打开来看,发现还有600元的成本空间。”李彦朋说:“对于这一管理目标,我们公司内部称之为‘机遇与挑战’。”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在演讲中提到,2021年时,牧原向全国共享了低豆日粮技术。秦英林认为,要倡导商业文明,实现开放共享、共同发展。牧原低豆日粮技术如果在全国推广,一年预计能节省2000万吨大豆进口,节约1.5亿亩土地,减少氮排放84万吨。
作为行业破局者,牧原降低饲料成本的愿景远不止于此。
目前牧原已开始研究如何做更低成本的生物合成氨基酸,进一步支撑成本下降。目标在当前低豆日粮的成果上,进一步突破到实现零豆粕添加的愿景。


新希望希望畜牧业越来越“漂亮” 

作为行业二代接班人中的成功代表,新希望董事长刘畅也现身论坛做主题发言。

养猪场在一些人眼中可能是“脏乱差”。论坛上,刘畅却将养猪场比成“产房”,“在里面工作的人早已经不是专搞卫生了,他们是护士,他们是医生,他们是技术人员,他们是管理人员,他们有契约精神和专业能力……”

当然,他们更有自由,去追求漂亮、时髦,所以新希望需要多样化的人才结构,最后能够实现企业的有机生长。刘畅希望畜牧行业能够越来越“漂亮”,每个新农人越来越受到尊重。

刘畅亦分享对人造肉的看法。“人造肉最终可能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到最后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肉蛋奶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元化。在她看来,无论是植物蛋白、动物蛋白还是人类蛋白,都应该在成长过程中去更好地开发,能够更有利于环境,这才是正道。

演讲最后,她引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作,表达当下自己的心境:“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经营企业亦是如此,企业和个人都应坦然面对一切。显然,此时的刘畅已经撕掉了身上“二代”的标签,一直走在希望的田坎上。在企业家历程中,她与父辈越走越近。

来源: 证券时报、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