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上市猪企今年成本目标出炉 生猪价格回升需供需发力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3-02-24

粮猪安天下。猪肉作为我国大多数居民的主要肉食品,与民生息息相关。要防止生猪价格大起大落,推动生猪产业健康平稳发展,各地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既要从政府角度做到“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压实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也要发挥市场力量,从供需两端入手,在做好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的同时,通过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保障市场在平稳基础上运行。
进入2023年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迷。而且,这种价格低迷现象,到2月份仍未改观。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2月17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97元/公斤,虽较2月初有所反弹,但依旧在低位横盘;全国生猪现货价格,最低每公斤14.7元,最高每公斤15.7元,绝大多生猪养殖大省生猪价格都在每公斤15元以下。从2022年10月猪价最高点28.36元/公斤,跌到今年1月低点14.46元/公斤,用时三个月左右,最大跌幅近35%。如此短时间、如此快下跌、如此大跌幅,让不少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猝不及防。去年二次育肥期待狠赚一把的养殖户,在这轮下跌面前,一边犹豫,一边观望,最终由盈转亏。从上市猪企发布的1月份销售数据看,猪价下跌,也导致多数上市猪企出现亏损。上市猪企今年的生猪养殖成本目标均已出炉,牧原股份养殖成本目标低于7.75元/斤,温氏股份养殖成本目标7.7元/斤,新希望成本目标7.75元/斤,神农集团今年全年完全成本目标控制在7.9元/斤以内,天邦食品称未来将挑战育肥全成本5元/斤。除了像天邦食品这种能挑战育肥全成本5元/斤的养猪大神外,按养殖成本推算,温氏、天邦、大北农、神农等猪企均处于亏损状态。以温氏股份为例,2022年全年其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17.2元/公斤,但1月毛猪销售均价仅为14.73元/公斤,按110公斤每头的均重计算,温氏股份一头商品猪要亏损271.7元,1月或亏损逾4.3亿元。这虽是极端情况下的算法,但今年首个月份养猪不赚钱已是事实。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以及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大面积亏损,引起了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表示,近期,生猪价格低位运行,猪粮比价低于5:1,处于《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确定的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为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开展年内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拟于近日收储2万吨冻猪肉,并指导各地同步开展地方政府猪肉储备收储。国家层面开展的今年首次冻猪肉收储,体现出了国家重视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致力于保供稳价工作的坚定态度。尽管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2万吨,加上各地将出手收储形成的合力,可以从需求端入手,通过改善供求关系,遏制猪肉价格过度下跌,进而稳住养殖户信心,但要促进生猪价格止跌回升,保障生猪产业平稳运行,除关注需求端外,还要在供给端发力。生猪供给的核心和源头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是猪肉价格的先行指标。因此,要影响猪肉价格,就要调控供给端;要调控供给端,就要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指导今年“三农”工作时也明确指出,要“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省负总责,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生猪产能调控”,将目光聚焦供给端,从能繁母猪存栏量入手进行调控,可以更好促进生猪产业平稳运行。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今年2月14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去年,我国“生猪生产保持稳定”。尽管去年生猪市场供需平衡被短暂打破,有过一季度的亏钱卖猪,也有过二季度末20天涨7.00元/公斤的“暴利”,但极端走势时间很短,总体上运行平稳。平稳运行的背后是因为,去年有关方面高度重视预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顺时顺势出栏肥猪。同时,强化以能繁母猪为主的产能调控,稳定环保、贷款、保险等长效性支持政策,实现了“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的目标。农业农村部官员透露,2022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4400万头,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7%。这意味着,目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比正常保有量多了一点,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由于超出量不大,因此,目前生猪价格虽短期低迷,但并不意味着供求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专业人士预测,从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趋势看,今年1-4月,受年后猪价季节性、惯性回落带来的养殖利润缩减影响,养殖端继续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的积极性不高。若行情在2023年5月至6月出现超预期大幅下跌(供给明显增量+传统淡季),不排除能繁母猪存栏量会大幅减少。因此,调控生猪产能,平稳生猪价格,需要跟踪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相机抉择,既防大起,也防大落。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