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logo

正大100万头养猪场开建,唐人神年出栏剑指1000万头,规模猪企持续扩张会垄断市场吗?

来源:    作者:    时间: 2022-03-30
3月25日上午,正大集团内蒙古区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
3月25日,唐人神披露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称,公司2022年生猪出栏目标为200万头,未来产能将重点发展广东、广西、海南等区域。

规模猪企在猪周期底部仍选择逆势扩张,未来头部企业会垄断市场吗?

专家表示要让规模化带动养猪业高质量发展,你怎么看?

正大总投资28.5亿元,在内蒙古建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正大集团副董事长董忠表示,自2015年开始,正大集团开始在呼和浩特市着力推进3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项目累计投资120亿元,采用正大集团全球先进的理念、标准和模式,集种植、育种、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新零售为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是全球猪肉食品业中产业链最完整、系统技术和标准最高、绿色发展水平最高的标志性示范项目。截至目前,公司已建成6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配套的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厂均已建成投产并发挥预期效益。

据悉,这次开工的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位于和林格尔县羊群沟乡,规划用地12万亩,总投资28.5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额18亿元,创造就业岗位2000个,每年可向呼、包、鄂和京、津、冀地区供应安全、优质的猪肉及加工产品10万吨,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共荣多赢,为将呼和浩特市建成京津冀安全优质猪肉食品供应基地,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做出突出贡献。

唐人神年出栏剑指1000万头!瞄准广东、广西、海南市场
唐人神在近日的机构调研时表示准备逆势扩张。2022-2024年生猪出栏目标,分别为200万头、350万头、500万头,长期发展目标是年出栏1000万头生猪。
对于近期的低迷行情,唐人神认为,主要原因是供给过大。“新冠疫情对猪肉需求有多大影响,没有比较权威和公开的数据支撑,初步判断是不会产生太大影响,因为猪肉消费是刚性消费,猪肉在日常用餐中的性价比较高,近期猪价的下跌主要影响因素是供给过大。”相关负责人称。

目前,唐人神产能大部分集中在湖南区域,未来生猪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布局猪肉消费区域,重点发展广东、广西、海南区域。产能规划方面,预计湖南区域350万头、广东区域300万头、广西区域100万头、海南区域50万头、其余区域(包括河南、河北、云南、甘肃等)200万头。
从养殖行业上市公司出栏量占比的持续提升可以看出,目前养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对于猪价低位期,想要扩张就必须要降低成本。唐人神指出,公司正在通过多个方面持续降低生猪养殖成本,如:提升产能利用率;优化饲料配方;降低原料采购价格;优化免疫程序;优化母猪种群结构;提升猪群健康度;降低死淘成本等。

头部猪企市占率快速提升,会垄断市场吗?

2019年,中国养猪业头部猪企格局以“温牧正新”为代表,到了2021年,养猪业格局就演变为以“牧正温双”为代表。2019年、2021年前10家上市猪企生猪销量分别为5116万头、1.16亿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重分别为9.4%、17.3%;2019年、2021年前20家上市猪企生猪销量分别为6073万头、1.36亿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重分别为11.2%、20.4%。这意味,不论是Top10,还是Top20的头部猪企,其2021年出栏生猪的集中度,分别比2019年提高了接近1倍。考虑到2022年,多数上市猪企仍然秉持逆势扩张的发展策略,预计2022年的养猪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记者解释称,生猪养殖业集中度的提升,带来的是系统性影响。比如,提升生产稳定性。因为龙头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当猪价低迷时,能够逐渐调整能繁母猪产能,避免产能大起大落;当供给偏紧时,能够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增产速度快于中小规模户。再比如,带动行业水平的提升,及中小规模户转型升级。规模企业具有研发投入实力,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能够加强种猪、饲料营养和屠宰加工等方面的研发,有效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中小规模养殖户和小型企业提升养殖技术水平。同时,在央地政府的引导下,龙头企业可以与中小规模养殖户,建立合作帮扶机制。此外,实现农牧有效结合。规模猪企有责任也有能力建立环境友好的养殖模式,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研究,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效融合。最后,有利于养殖与屠宰加工融合。近年来,龙头养殖企业开始向下游屠宰和食品加工拓展,有利于引导优质屠宰产能与生猪产能的融合。同时,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养殖,保障生猪质量,以及加快猪肉产品研发和创制。
徐洪志认为,养猪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市场资源整合和技术进步,为生猪产业升级,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奠定良好基础。不过,也由此导致产能去化速度放慢,猪周期反转时间拉长。他解释称,以往猪周期处于下行阶段时,大量养殖场户因亏损而退出,实现产能去化,价格开始触底回升。而目前规模企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凭借资金、政策等优势,即便出现巨亏也能坚持相当长时间。至于最终是否会形成垄断,徐洪志认为,“可能性不大”。虽然中小规模养殖场户所占市场份额在不断缩水,但其在成本、防疫等方面仍有独到的竞争优势,在吸纳农村劳动力方面作用突出,不可能被完全挤出。最终,中国养猪业结构将会形成动态平衡的格局。不过,朱增勇也提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需要合理引导,以最大程度发挥行业集中度提升所带来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中,合同户会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监督引导建立公平公正的合作机制。
转载声明:该文章内容综合整理自第一财经、国际畜牧网、公司公告、猪好多网等媒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