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养殖畜禽200亿头只,产生粪污30多亿吨,畜禽粪污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福建省畜牧总站高级畜牧师卓坤水说:“这些粪污用不好,就是最大的污染;用好了,就是珍贵的宝藏。”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起,原农业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安排中央资金176.5亿元,支持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实现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目前,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63%,比2015年分别提高了10和13个百分点。
畜禽粪污治理三大商业模式
一、有机肥产业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演变成有机肥,这是国家提倡的政策。早在2017年,当时的农业部就印发了《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要求以果菜茶生产为重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涉及柑橘、苹果、茶叶、设施蔬菜等四大类经济作物及其主产区。并指出到2020年,果菜茶优势产区化肥用量减少20% 以上,果菜茶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园区)化肥用量减少50% 以上。
另据统计显示,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约有3000多万亩、茶园面积4316万亩、柑橘面积3000多万亩、设施蔬菜达5700余万亩。方案提到的作物的种植区域基本是优势产区,传统上化肥使用量大、需求旺盛。如若行动目标按计划实现,将对上述作物产区的化肥销量带来极大冲击,化肥企业在该地区的市场占据率或将急剧下滑,有机肥企业将备受青睐,迎头赶上。
目前全国有机肥企业大约是2300家,总产能超过3500万吨,仅占肥料整体使用量的20%左右。未来有机肥使用量将继续维持较快增长态势,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在15%-20%区间内,以17.5%估算,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900亿元。
如此看来,在政策加持的利好情况下,有机肥将会大有可为。
二、沼气产业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演变成沼气,最适合农民创业或者小企业发展。2018年11月,农业农村部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7个省(市)人民政府签署《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合作协议》,通过部省(市)联动,探索整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机制和模式,把7个省(市)打造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标杆样板,为其他地区做表率,示范带动各地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7个省(市)承诺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国家“十三五”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目标。
其中,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演变成沼气拥有三个优势:① 项目生产的沼气通过沼气发电机组发电;② 沼液全部通过资源化利用或经处理达标排放;③ 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
从环保生态上来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演变成沼气解决了生态型沼气项目中,沼液无处消纳、沼渣无处堆放的问题,减少了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利国利民。
另外,2011-2018年我国沼气行业市场规模从7.89亿元增长至18.2亿。
三、种养结合
粪污全量还田模式对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粪水和污水集中收集,全部进入氧化塘贮存,氧化塘分为敞开式和覆膜式两类,粪污通过氧化塘贮存进行无害化处理,在施肥季节进行农田利用。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衍生出种养结合模式解决企业成本问题和农产品品质问题,有利于企业增收和提高竞争力。
三个案例:个个都是赚钱项目
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不仅让畜禽粪污这一曾经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源转化为珍贵的宝藏,同时还让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一、猪场“零排放”
在福建省福清市一家现代化猪场内,半自动化机械将收集的养殖粪污喷洒至垫料上。这是福建首创的“异位发酵床”技术,发酵后的粪污可以作为有机肥源,并可以让养殖场实现污染“零排放”。
据了解,这个现代化养猪场利用“异位发酵床”技术,粪污通过预埋的管道,输送到另一个厂房的储液池内。只要轻轻按下按钮,一台半自动化机械就能将收集好的粪污撒到木屑、谷壳等垫料上,发酵后既是上好的有机肥原料,也是培养菌菇的优质基质。
如今,受益于沼气、发酵、生产有机肥等粪污无害化处理方式的推广,全国许多畜牧大县从“脏乱差”变得“洁净美”。以福建省为例,74个畜牧县已投入各级财政资金5.57亿元,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8%,规模场畜禽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95.5%,走在全国前列。
二、农田现生机
不久前,福建省南平市水吉镇玉瑶村有21亩集体地由村民公开竞价承包,价格从900元一直加到1100多元。就在3年前,玉瑶村每亩好地的租金不过300元,差一点的地白送都没人种。村民暨猷满说:“那是因为之前上化肥种一季水稻,地就‘没劲儿’了。现在上沼液了,一年种3茬还肥得很。”
村民所说的沼液,来自村里的一家规模奶牛场。通过新上的沼气工程设施,奶牛的粪污可以产生沼气,用来生火、发电和供热,沼渣可做有机肥,沼液还田肥力大。这些,全部免费提供给周边的村民。
人靠五谷养,田靠粪土长。说起沼液的好处,当地村民们七嘴八舌聊起来:“用了沼液以后基本不用化肥,一亩地省下200元肥料钱”“用了沼液的地,种出来的菜新鲜,摘下来放几天都不会干”“土变得又松又肥,一亩水稻涨400斤”“肥力够了,种完水稻,还能种一茬玉米,再种一茬芥菜”……
“现在在家种地比打工合算。”村民叶旺笑着说,他家用上沼液后,1亩地纯收入增加了近3000元,改变了他和其他村民的生活轨迹。“现在是农田有活力,农民有收入,农村有希望。”近几年,回到玉瑶村的人多起来了,村里的种植面积也从不足700亩增加到近2000亩。
三、“弃物”变资源
福建省光泽县有一家全国最大的白羽肉鸡自繁自养自宰一体化企业,每年生产带来的大量鸡粪、羽毛、骨头、血液等废弃物,几乎全部通过不同的技术与设备,变成了宝贵资源。
这家企业下属的饲料公司,将鸡骨架、鸡头、鸡肠等废弃物做成水产饲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蒸汽和热水又被重新送回一公里之外的屠宰场和加工厂,用于烫鸡拔毛。
另外,这家企业旗下的能源公司,通过使用鸡粪和谷壳混合物燃烧带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是亚洲最大的鸡粪发电厂。每年可消耗鸡粪30万吨,发电量2.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
本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新华网、今日头条号“农业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