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禽及产品 » 正文

蛋鸡体系的十年巨变:以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发展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12-26  
国家蛋鸡体系走过了第一个十年,通过蛋鸡体系的十年建设,在自主育种、疾病净化和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相关技术难题突破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尤其是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力地推动了蛋鸡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引领了蛋鸡产业的发展方向。
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作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由财政部和农业部批准成立。首席科学家由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担任。体系主要由国家蛋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部分构成。国家蛋鸡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共设6个功能研究室,28个岗位科学家,从遗传改良、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控、生产与环境控制、加工及产业经济等方面全面研究和解决蛋鸡产业中的技术问题。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共22个综合试验站,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在110个示范县建立了220个示范基地,拥有技术推广骨干330人。综合试验站在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确保了体系在技术落地方面的重要功能。
1.重要技术研究及示范
自体系成立以来,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蛋鸡体系各功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及综合试验站共同努力、密切配合,紧密围绕我国蛋鸡产业链各环节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研发了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新工艺等,引领了蛋鸡产业发展方向。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体系集成。针对我国蛋鸡产业普遍存在的小规模大群体养殖布局,设施设备简陋、养殖废弃物污染严重、疫病交叉感染难控等突出问题,蛋鸡体系首席科学家和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室主任共同牵头,联合各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开展了蛋鸡标准化养殖支撑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工作。在对我国蛋鸡养殖现有水平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重要技术研究及其示范应用,集成了一套有机而高效的“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体系”,创建了数百家国家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并带动建设了一批百万级规模的大型蛋鸡场,促进了我国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新品种培育十年硕果累累。在蛋鸡新品种培育方面,将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培育了“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京白1号”、“苏禽绿壳”、“新杨绿壳”、“新杨白壳”、“新杨黑羽”、“大午粉1号”、“大午金凤”、“豫粉1号”、“凤达1号”、“栗园油鸡”“农大5号”共14个蛋鸡配套系并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蛋鸡产业摆脱了对进口品种的依赖,国产蛋鸡品种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疫病防控攻坚克难获新兽药证书。在家禽疫病防控上,开展了免疫程序优化、科学减负工作,保证生产安全的同时降低疫苗集中的次数与品类;获得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致弱株A-Ⅶ等。
饲料营养降解黄曲霉毒素成果显著。在饲料与营养方面,蛋鸡体系专家团队创制了世界唯一的微生态型霉菌毒素降解剂,可以同时降解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等多种主要霉菌毒素,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已获得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出口许可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生产环控精细化和智能化效果明显。在生产与环控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蛋鸡养殖设施与环境装备,构建了规模化鸡舍环境多参数精准、连续监测、调控技术体系和精细化饲养管理信息交互平台,对促进蛋鸡产业的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人工智能同蛋鸡养殖深度融合及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2.蛋鸡产业技术精准扶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根据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以龙头企业产业化带动作为主要方法,以体系“十二五”以来研发的技术成果为基础,立足特困连片地区自然资源特点、蛋鸡养殖及产业化经营水平,以“精准扶贫、特色扶贫、绿色发展、联动发展”为基本原则,紧紧围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这一目标,开展了龙头企业对口帮扶、特色蛋鸡品种培育、体系间协同合作等多方面攻坚,建立了符合特困地区特点的蛋鸡产业技术精准扶贫模式,为切实发挥蛋鸡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体系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从产业里面发掘,通过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的共同协作研究解决办法,从生产中来,再走进生产中去。通过培训、示范等形式,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推广应用;通过数据库建设,加强了体系及相关政府部门对产业信息的把握和应用。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转移与落地,密切科研人员和生产单位的联系和交流,扩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行业内外的影响。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