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冷鲜肉能打破“猪周期”怪圈吗?

  作者: 来源: 日期:2018-09-26  
猪粮安天下,对于猪肉价格,最敏感的莫过于家庭主妇了。“最近猪肉涨价了,瘦肉比3月份每公斤贵了2元多。”近日,刚从福州一家超市买完肉的王曹颖这样说道。进入6月以来,福建各地生猪出栏价开始缓慢上涨,如宁德等地生猪出栏价6月30日是每公斤12元左右,8月31日是每公斤15元左右。
从2016年至今的这轮“猪周期”中,本报持续追踪。这一轮“猪周期”过去了吗?记者采访了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王则金,他说:“近一段猪肉涨价,是触底反弹的表现。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生猪的总量可能会比去年还要多。近期来看,国内猪价或以小幅调整行情为主,后期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但涨幅不会太大。”
中小养殖户露出笑容
“进入8月份后,生猪出栏价回升至前年的价位,达到每公斤15.6元,现在每头猪可以净赚100多元。”8月31日,柘荣县城郊乡际头村大学生创业园负责人缪带弟笑着说。
2016年,生猪市场行情看好,缪带弟也和其他养殖户一样,进行了大量补栏,最高峰时存栏量达到5600多头。去年,国内生猪价格在“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波动性猪周期轨道中持续走低,不少中小养殖户损失惨重。缪带弟说,去年,由于生猪出栏价格低迷,她的养殖场资金又不雄厚,原本有5000多头的生猪存栏量,只好忍痛出栏了3000多头,损失300多万元。
随着天气逐渐凉爽,生猪出栏量逐渐减缓,生猪价格出现回升。缪带弟说,她的养猪场存栏量有2100多头,不会再盲目补栏。
同样的笑容也出现在尤溪县益民畜牧有限公司业主陆宣众脸上。目前,生猪价格高达每公斤15元左右,猪饲料价格又有所回落。他们养殖的是外三元猪,品种较为优质,今年来生猪价格最低时每公斤也能卖10.6元,但仍然要每公斤卖12.6元才能保本。显然,目前是处于盈利状态。
尤溪县农业局畜牧站站长张宏盛认为,目前的猪价只是暂时性反弹,猪价是否有机会高位运行要看下半年。原因是,一般来说,下半年各种喜宴会增多,猪肉需求增加;是否能结束这一轮“猪周期”,受多种市场因素掣肘,仍然难以预测。
如何告别“猪周期”
宁德市农科所生猪养殖专家杨珲昌说,“猪周期”伤害最大的就是中小养殖户,由于调控不科学、信息收集滞后等因素,中小养殖户对生猪存栏量的增减,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他认为,“猪周期”形成的原因如下:一是猪肉是我国肉类消费主要品种,体量巨大且稳增。按平均2人年消费一头猪来算,我国一年要消费7亿多头猪,市场规模高达1.4万亿元。二是国内民间养猪盛行,养殖企业众多且不断增长。大企业与中小养殖户间的竞争,也导致猪肉价格的周期性变化。
他认为,如果能在养殖与销售环节加强调控,告别“猪周期”并不难。在养殖环节,我国总体人均猪肉消费量保持稳定微升的趋势,保持在每年7亿头左右的总出栏量,生猪出栏价格就会相对稳定。在销售环节,则应该大力推广食用冷鲜肉。
为何要推广冷鲜肉?杨珲昌解释说,我国猪肉上市供应,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农村,还保持着热鲜肉直接供应市场的传统。推广食用冷鲜肉,一是可以延长市场上肉制品的销售周期,缓解生猪价格过快上涨或下跌对终端产品价格的影响,或者延缓市场需求的增减对生猪养殖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平缓行业周期震荡。二是促进屠宰场与养殖企业合并,有利于实现供求平衡。
何为冷鲜肉?王则金说,其是指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将宰杀后的畜胴体迅速冷却,使温度降为0℃至4℃,并在后续的加工流通和分销过程中始终保持该温度冷藏的生鲜肉。冷鲜肉全程安全把控,科学排酸,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食用肉,利于人体吸收,口感好。
王则金说,冷鲜肉供应链建设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监管保障、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机制,打造全程可视、可追溯、各环节智能化协作的供应链体系。
推广冷鲜肉,难!
对于推广冷鲜肉,原福建大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进军认为,冷鲜肉的生产、运输、贮藏都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冷却排酸是关键的生产环节,要求24小时内将肉的深层温度降为0℃~7℃。这也是由宰后僵直到肉质成熟的过程,肉的内部细微结构发生一定变化,肉的嫩度增加,并产生氨基酸、多肽等风味物质,使冷鲜肉更容易烹调加工,更容易消化吸收。
2006年8月,杨进军决定进军冷鲜肉销售领域。公司专门成立了研发机构,并到福州、厦门、泉州的各大市场进行调查,发现当时我省还没有生产加工冷鲜肉的企业。杨进军还先后多次到省农业厅、省畜牧局、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经贸委等咨询,均得到大力支持。
杨进军回忆说,原省经贸委得知他们要研发生产冷鲜肉后,有关人员说:“福建人消费习惯倾向于传统的热鲜肉,推广冷鲜肉要经历相当漫长的过程,一般企业是拖不起的。如果你们要做,我们会全力支持。”
2009年初,在上述部门的支持下,大科农业成立了7家分公司,启动冷鲜肉研发,成为当时全省唯一经营冷鲜肉生产的企业。
2010年12月1日,大科农业生产的冷鲜肉在福州市场终于上市,当时开店22家。杨进军回忆,从销售量看,开业后的5天内,由于价格促销,宰杀量和销售量基本相等。但价格恢复正常后,因冷鲜肉在冷却、排酸过程中有所损耗,加上冷链运输、销售等成本因素,致使其会比热鲜肉的价格每公斤高2元左右,各店的冷鲜肉销量明显下降。
杨进军十分着急,从市场了解得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消费者对冷鲜肉品质认识不足,90%的消费者认为冷鲜肉肉价太高,与放在冷柜里的肉没什么区别。不到一年,杨进军的冷鲜肉推广计划就无疾而终。
业内人士的意见
2012年,省牲畜屠宰管理办公室发布了《居民肉品安全知识和消费习惯调研报告》,这是我省首次对居民肉品安全知识和消费习惯进行摸底调研。调研报告显示,居民最关注肉品的质量和安全,但是对目前国际通行的“冷鲜肉”消费习惯,知之甚少。数据显示,福建受访者中,了解冷鲜肉更加健康安全的居民只占5.1%。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继续扩大冷鲜肉、小包装分割肉和肉制品的生产比重,到2015年,县级以上城市热鲜肉销售比例降到50%以下,冷鲜肉占比提高到30%。
福建省肉品协会秘书长郑锦山说,目前,冷鲜肉在我省市场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我省只有不到10家冷鲜肉生产企业,但是,未来冷鲜肉肯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福建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宜锋说,在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上流通的80%以上都是冷鲜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市场70%都是热鲜肉,冷鲜肉将是未来消费升级的主要产品。
厦门银祥肉制品公司是福建为数不多的冷鲜肉生产企业之一,连续创下了全国首家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品牌猪肉、获得全国首张“绿色市场”认证证书的直营连锁店、引进福建首条冷鲜肉生产线和世界最先进的丹麦SFK生猪屠宰成套设备等多个第一,是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银祥总经理林祥木说,冷鲜肉将成为肉类餐饮原料的主流,这更是饮食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
他建议,一是以社区为据点,组织消费者参观冷鲜肉的加工过程,宣传其优点。联合各类媒体,宣传其安全性。二是升级售卖现场的软硬件,进行促销、试吃,拉动客流。三是在超市、社区生鲜店、电商平台进行推广。四是大力推广气调小包装冷鲜产品。五是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强对冷鲜肉销售的支持。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