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上,来自乳业、酒业、农牧业等领域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记录下今年的“两会食刻”。
而乳业质量安全与民族品牌振兴是两会热议话题。在国产乳业抽检合格率逐年上升、龙头企业不断国际化的今天,乳业代表们的目光早已跳出本企业的苑园囿,放眼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乳品标准、产业链互助、打造生态乳企,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乳业领域的热点关注。
两会关键词
关键词1 标准
提高乳品标准
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2%,高于97.6%的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农业部日前还针对2010年版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复原乳检验方法等国家标准发布修订讨论稿,包括生乳质量分级、明确加工工艺规范、灭菌乳中不得使用复原乳等。未来消费者或可直接从产品包装上获取乳制品原料等级和加工工艺等信息。如何进一步提升国产乳品质量,提高乳业相关标准,是乳业代表热议的话题之一。
事实上,规模性乳企制定的企业标准已远高于国家标准。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总裁魏立华两会期间分享了其奶粉生产经验,如其生鲜乳指标优于欧美标准,引入国际标准管理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家通过BRC A+顶级认证的乳企。
不过,魏立华也说,奶业尤其是奶粉生产,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很大,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恢复仍缓慢。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大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企业及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对企业技术改造、结构升级、兼并重组等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品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同时为国产奶业发展营造舆论环境,提振民众对国产奶业的消费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则表示,截至2016年底,伊利检测设备累计投入5.97亿元,这些投入受益的不仅是企业自己,而是带动整个产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她建议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比肩甚至超越国际水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对企业研究项目给予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乳业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史玉东则提出,现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发布近10年,远远不符合乳业发展新形势,建议尽快修订该条例,推动成立第三方检测交易平台。
史玉东说,食药监总局每年检测经费有25%用于奶业,有限的监管资源和较高的检测成本制约着乳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发展完善。而另一个突出问题是重终端环节检测、轻生产过程管控,无论企业还是监管部门,检测成本远高于其他国家。
两会关键词
关键词2 产业链
龙头与中小乳企互动帮扶
乳业链条长、融资难度大等产业链协同发展问题,也备受乳业代表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在两会上提出,农牧业“技术弱、融资难、风险大、转型慢”等困难一直困扰着农牧民,阻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伊利创建了包含技术联结、金融联结、产业联结、风险联结的“四个联结”机制。其中,通过“技术联结”帮助奶农增收30多亿元,通过“金融联结”帮助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143户农牧民解决了钱的问题。
结合伊利的实践经验,李翠枝建议完善产业链中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互动帮扶机制,同时希望政府能够予以税费、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则反映乳业链条长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即上下游信息不对称,由此造成上游信息层层削弱,全靠厂家业务员推销,价格不公开透明,存在强制购买等不合理现象。建议在政策上鼓励养殖企业通过新业态建立B2B采购方式,减少流通环节成本,相关政策扶持资金也可依据平台交易数据,将补贴工作从线下转到线上。
两会关键词
关键词3 生态乳业
推动生态可持续循环
除将乳业发展关注点延伸到整个产业链条外,今年代表们还特别关注生态乳企的打造,以期实现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认为,好的生态环境是好产品的基础,也是好奶粉的基础。基于飞鹤十年全产业链经验,他建议从六个方面着手,推动农畜牧业生态循环模式建设,通过有效利用将农畜牧业废弃物从污染源变为资源。
这包括:鼓励企业实现种养一体(粪肥+秸秆)的生态循环模式;推动中央和地方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养殖大县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区域统筹;制定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奖补政策;设立相关扶持资金,扩大生态循环模式的应用实践;尽快出台诸如生物天然气行业标准,有机肥施用技术标准等相关政策措施;明确主管部门,为条件具备的企业颁发生物天然气特许经营权证及批准加气站建设指标。
另外,还有代表提出创建生态牧场,各级政府在生态补偿、绿色补贴政策、项目基金扶持、减免税、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多种支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