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禽及产品 » 正文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白羽肉鸡产业

  作者: 来源: 日期:2017-10-30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白羽肉鸡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方面,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安全、促民生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成就,但仍需要从供给侧思考产业发展方向,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肉鸡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国内外白羽肉鸡发展形势

  (一)世界肉类生产消费结构从牛羊肉向禽肉转移。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均肉类占有量不断提高,肉类生产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禽肉比例显著上升,从1961年的12.5%增长到2014年的35.5%,已经逼近世界第一大肉类,而国外大多数国家禽肉中90%是白羽肉鸡,牛羊肉占比显著下降,从50.7%下降到22.4%,猪肉基本稳定在36.2%左右。但除中国外的世界其余国家,禽肉、牛羊肉、猪肉产量占比分别从1961年的12.0%、50.1%和33.8%,分别调整到2014年的40.9%、30.8%和26.1%,禽肉已经成为除中国以外世界第一大肉类。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其猪肉、牛肉的生产占比分别由1961年的31.3%和45.0%下降到2014年的24.4%和26.9%,禽肉从20%上升到47.9%,成为美国第一大肉类。亚洲国家以日本为例,其禽肉也在近年来猛增成为该国第一大消费肉类。即便是传统的牛羊肉生产国,如澳大利亚,禽肉比重也在显著上升,从1961年到2014年牛羊肉的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而这恰好是禽肉比重上升的份额。

  (二)我国肉鸡产业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贡献不断提高。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肉鸡业产值约为200亿元,到2014年,肉鸡业产值超过2500亿元。肉鸡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上都保持在10%左右,个别年份还超过13%;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左右,个别年份还超过3.5%。肉鸡业总体上保持了与农林牧渔业相一致的发展速度,甚至在“九五”和“十五”期间肉鸡业产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林牧渔业。其中白羽肉鸡产业是畜牧业乃至农业中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最高、龙头企业实力最强的部门。全国前50家肉鸡企业的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比例为40%左右。

  (三)我国肉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与世界肉鸡消费大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大陆地区的人均鸡肉消费不足10公斤,而美国年人均消费超过40公斤,已经跃升为第一大肉类。在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过去与中国大陆有着相似饮食习惯的国家,鸡肉消费量增长迅速,在居民肉类消费结构已占极其重要地位,人均鸡肉消费量也明显高于我国。如,中国台湾地区年人均鸡肉消费高达28公斤。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对比,还是和有着相似消费结构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鸡肉消费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十分巨大。与其他国家白羽肉鸡占绝对地位的情况不同是我国的禽肉包括了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肉鸭等,但其中白羽肉鸡占比在半数以上,在数量仍然上占优。

  白羽肉鸡产业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白羽肉鸡产业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调优调绿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白羽肉鸡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畜地矛盾和人粮矛盾十分突出、耕地资源硬约束条件下,走出一条“节粮型”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加快发展白羽肉鸡产业是破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主要的养殖畜禽中,白羽肉鸡是少有的适宜大群饲养的现代动物,有着料肉比最低、生长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等优势,适合工业化标准化生产。肉鸡的料肉比为1.7:1以下,而生猪的料肉比为3.0:1。换言之,同样生产1千克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43%的粮食。以2016年为例,我国猪肉产量为5299万吨,如果将其中的20%转变为生产鸡肉,就可节省粮食1378万吨。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计算,可节约耕地2755万亩,可以大幅减少我国玉米的进口,同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节约我国耕地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白羽肉鸡是坚持绿色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畜牧产业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据国外碳足迹专家研究,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按照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生产1千克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8千克,生产1千克猪肉为3.8千克,生产1千克鸡肉只有1.1千克。同样地,如果将我国猪肉产量的20%转变为鸡肉替代,那么每年可减少近3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肉鸡产业还能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使用,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同时白羽肉鸡是最节水的畜种,根据粮农组织公布的畜禽饮用水指标进行核算,家禽的用水量仅占主要养殖动物总用水量的14%左右,肉鸡作为家禽业中的一部分,用水量更是低于14%,远少于其他动物的用水量。由于生产中消耗极小的水量,鸡粪作为最佳的有机肥极易处理和利用,是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的典范。

  (三)白羽肉鸡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是匹配消费者肉类需求结构变化重点产业。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也逐渐从“吃饱”“吃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肉鸡特别是白羽肉鸡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目标。目前我国的肥胖人口规模已高达3.25亿,这与不科学的肉类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肉类消费结构大体上是猪肉占64%、禽肉占21%、牛羊肉及其他占15%,肉类消费仍然以“红肉”为主。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鸡肉特别是白羽肉鸡是白肉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热能低和胆固醇低的营养优势,是最健康的动物蛋白来源,鼓励鸡肉消费,相应的降低猪牛羊等红肉消费,更有益于提高我国的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减少国民肥胖、超重人口的比例。同时,鸡肉是性价比最高的动物蛋白来源,其中白羽肉鸡的单位重量价格最低、蛋白质含量最高。鼓励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增加鸡肉消费改善饮食结构切实可行。对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优质蛋白质摄入与身体素质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普通百姓消费得起的肉类食品,是重要的民生产品,这也是当今白羽鸡肉成为世界消费最多的主要原因。

  白羽肉鸡产业面临的问题

  (一)肉鸡产业的地位和贡献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发展,鸡肉已经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畜产品,肉鸡特别是白羽肉鸡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计民生等方面贡献巨大,但国家给予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作为我国第二大畜产品,肉鸡产业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没有国家层面上的准确统计。进入“十三五”阶段,《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先后发布,从国家层面为生猪、肉牛、肉羊发展做出规划指导,但肉鸡产业发展规划一直处于缺失状态。

  (二)白羽肉鸡种源依存度过高。全球主要有四个白羽肉鸡品种,四个品种是科学家经过上百年的科研成果,体现了现代遗传育种科技发展的先进性。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培育出生产性能优良的白羽肉鸡品种,我国白羽品种全部依靠进口。在短期内,依靠进口种源可以降低我国自身的育种成本,为引种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但从长期来看,一旦发生禽流感,我国白羽肉鸡种鸡引种就会受到限制,从而制约白羽肉鸡的发展,另一方面种源是畜牧业价值链的高端,种源依靠进口会加剧商品代的价格波动。无论从产业稳定发展,还是国家长远战略考量,都需要大力推动白羽肉鸡育种工作。

  (三)H7N9为产业发展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动物疫病是养殖业最大的不确定因素,给整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动物疫病的爆发和传播与养殖方式、交易模式密切相关。白羽肉鸡作为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产业,其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疫病爆发和传播的风险。目前H7N9流感疫情给家禽产业带来影响最大,白羽肉鸡未能幸免而被动受到了牵连。一方面由于H7N9本身的影响,一旦发生疫情开展扑杀和同时带来的消费低迷,使得全国整个肉鸡养殖行业亏损高达上千亿元,而很多企业在被动承受疫情影响的同时只能通过大量减少存栏进行减损;另一方面尽管农业部、卫计委已经将H7N9定名为流感病毒,但是不能阻止媒体报道仍然以“禽流感”之名进行宣传,矛头直指家禽,给消费者带来恐慌,从而打击整个产业,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四)公众认知存在误区消费者信心不足。肉鸡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由于白羽肉鸡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其品种特点和饲养方式与我国农村家养土鸡完全不同,消费者不了解白羽肉鸡良好的生长特性来源于遗传性能的改进、饲料营养和饲养环境改进,不了解白羽肉鸡42天或更短周期出栏的正常性,不清楚鸡肉营养的科学依据。消费者对鸡肉及其制成品仍然停留在小农消费模式的概念化感知中,对于肉鸡产业化、科学化养殖知之甚少。因此,“肉鸡长得快是因为有激素”“六个翅膀怪鸡论”的谣言才会甚嚣尘上,鸡肉的消费市场遭受重大打击,消费者对鸡肉消费丧失了信心,白羽肉鸡生产受到严重打击。

  白羽肉鸡产业政策需求

  (一)高度重视白羽肉鸡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应从国计民生的高度给予白羽肉鸡产业发展以应有的重视。将白羽肉鸡作为促进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水平的重大举措来抓。敦促相关部门尽快做好全国肉鸡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将白羽肉鸡产业列入国家统计数据中。目前肉鸡产销量已经位居我国第二大肉类,生产消费潜力巨大,与之不相称的是国家没有对肉鸡进行统计。应对肉鸡与生猪、草食畜牧业一视同仁,将包括白羽肉鸡在内的肉鸡产业列入单独统计目录。不仅要有鸡肉的生产、消费等方面的数据,还要根据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等大类进行分类统计。产业相关数据可以有企业提供,但统计数据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应该由政府部门权威发布,便于指导肉鸡产业未来的生产与发展。

  (三)启动国家白羽肉鸡遗传育种重点研发计划。多年以来,我国白羽肉鸡都是国外品种一统天下,出于对种源安全的考虑,大力发展白羽肉鸡产业,白羽肉鸡自主育种是重中之重。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基础薄弱,与国外长达几十年的育种素材、人才、技术、资本积累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面对咄咄逼人的市场形势,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遗传资源,走差异化战略,立足本土消费市场,设立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助推适合我国消费特色的白羽肉鸡品种的育种工作。

  (四)适当放开非口粮市场,推进饲料粮贸易配给。在不影响口粮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放开饲料粮市场。应当将口粮和饲料粮区别对待,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进玉米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降低畜牧业的养殖成本,提升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一是向肉鸡企业及饲料企业安排合理的玉米进口配额,让进口玉米直接能到肉鸡企业及饲料企业,减少中间环节成本。二是建议对玉米收购进一步放开,允许肉鸡企业及饲料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玉米,打破粮食企业对饲料粮的全面把持,且给予同粮食企业收购玉米享受的补贴和政策性贷款优惠。

  (五)尽快出台《畜禽屠宰管理条例》,规范畜禽生产方式,并制定H7N9疫情补贴措施。敦促尽快出台《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使畜禽生产规范有法可依。全面贯彻落实现有的防疫、屠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力度,科学规范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冰鲜产品,不断提高品质,确保食品安全,通过推广冰鲜鸡产品,减少活禽宰杀可能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H7N9疫情的防疫成本和扑杀损失对养殖户和家禽企业都十分巨大,应该在疫情爆发后,对进行有效扑杀、防控及时的养殖户及家禽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通过补贴降低养殖户、企业的损失程度,切实保护产业在受到疫病风险后仍然能够恢复生产。

  (六)加快开展肉鸡残留监控计划,完善市场监督。提供安全的肉鸡产品是肉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完善肉鸡产品和饲料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建立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投入品和肉鸡产品质量监测及监管体系,提高肉鸡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构建低抗甚至无抗肉鸡饲养模式,严格保障肉鸡产品质量。完善抗生素的第三方检验和社会监督制度,建立肉鸡产业突发事件战略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

  (七)强化肉鸡生产和消费科普宣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肉类,加强消费者教育,加大对鸡肉营养价值的宣传,普及人民对鸡肉“一高三低”营养特点的认知,普及人民对于肉鸡良好的生长特性来源于遗传性能的改进、饲料营养和饲养环境改进的认知。使广大消费者改变传统的肉类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对肉鸡及其制品的消费信心。

  (八)基于活禽交易是疫病传播和污染环境的主要根源,建议尽快出台彻底关闭活禽交易的时间表。考虑到现实情况给予3~5年的过渡期。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