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市有一个规律:大涨之后必大跌,大跌之后必大涨,猪价永远不可能平稳的走下去,即使美国养猪业数据统计的非常详细,猪价也是暴涨暴跌,而在中国,决定猪价涨跌的主要因素是供求关系,而压栏和抛售对猪价的影响也很大,之所以出现集中压栏、抛售,更多是因为养猪人在特定情况下形成的共同认知。
6月猪价,我得出的结论如下:上旬因标猪稀缺而疯狂上涨,中旬因屠场减量而高度博弈,下旬因供需反转而有所回调。
6月猪价上涨之谜:标猪稀缺,我觉得涨价就意味着短缺,只不过每次短缺的原因不同而已,我和同事辩论,现在猪究竟是多还是少?首先要明白一点,进入屠宰场的猪才算是供应;被消费者买回家的肉才算是需。即使养殖户家里都是标猪,也该出栏了,但是大家都压着,这同样可以造成供应短缺,猪源紧张。
6月标猪快速上涨的原因有几点:1、因价格上涨而引发的大面积压栏;2、因二次育肥升温,造成屠宰场与二次育肥争夺标猪资源;3、冬季腹泻引发的断档效应开始显现,在北方这一影响更为明显。
现在猪价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北方猪价反超南方,这个每年夏季都会出现一段时间,我认为南北猪价倒挂正是断档期开始的标志。这么理解,6月猪价上涨并不奇怪,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但这种上涨何时到头?幅度能有多少,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6月猪价可能就是这么神奇!我们看到供方欢天喜地,该补栏的在补栏,该二次育肥的就二次育肥,但我们看屠宰场在干什么。开始下调屠宰量!对于屠宰场来说,反正现在杀猪也是亏钱,只能下调屠宰量来减少亏损。面对猪源紧缺,部分屠宰场已经开始行动!但我认为6月中旬猪价并没有大的问题,只不过上涨会停下来,供需双方已经拉开一轮深度博弈,可以预见未来10天,猪价将是在此水平上开始盘整。
我需要再次解释另一个问题,东北猪价为何在6月会反超华南?因为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冬季仔猪成活率更低,夏季断档期影响幅度和时间都更长一些,一般进入6月已经显现出来,无论当年猪价大趋势是涨还是跌,但东北猪价在夏季都有一段时间可以领军全国。但这种领先往往会在7月消失,为什么呢?
因为7月初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学生放假,消费开始转移。中国学生群体很大,他们在学校期间的消费往往的均衡的,学校绝对是屠宰场稳定的客户群,为什么很多屠宰场现在亏钱也得宰那么多猪,就是因为有很多客户群是稳定的,一旦这批客户丢了,到消费旺季也拉不回来了,但学校陆续放假,屠宰场稳定的客户群需求消失,屠宰场自然会大幅度减少屠宰量来减少亏损,而学生放假这一因素影响,在北方更为显著。
所以,6月下旬,供需双方将会再次进入高度博弈状态,供需关系开始出现反转,且这种变化在北方更为明显。说了这么多理论,我想告诉大家实话:部分地区猪价已到高点,超出了屠宰场的承受程度,建议大家合理安排出栏,逢高就出是夏季卖猪上策。
我给大家再总结一下今天的观点,此刻上涨,是因为阶段性进入屠宰场的标猪稀缺造成,而屠宰场应对策略就是主动下调屠宰量,且随着学生放假,这一策略会更为明显,双方进入高度博弈;短期内猪价无大跌风险,但存在震荡调整可能。
养猪人在特定情况下形成的共同认知,为什么会出现集体压栏或者集体抛售呢?为什么大家都明白这样跟风,风险很大,二次育肥和压栏是在酝酿一个大坑,但还是会这么干,就是因为养猪人在特定情况下形成的共同认知,这和传销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部分人是没有定力的,所以外界环境是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行动,拿到猪市里理解,就是大部分养猪人的出栏,补栏计划会受到周围或网上舆论而影响,但网上舆论往往是呈现一边倒现象,所以大部分养殖户会受这种影响,而形成共同认知,要么集体压栏,要么集体抛售,要么集中二次育肥。且这是一个后真相时代,涨价或下跌的真相,只有极少数人去研究,大部分人是不明真相的。
比如:过年后二次育肥非常疯狂,为什么会出现呢?因为当时网上有一个银猪年的说法,大家都认为今年是银猪年,再差也不会亏钱,网上舆论普遍看好5月,加上当时玉米处于低价水平,正是因为这些特定条件,养猪人形成了共同认知。猪价下跌不用怕,养大猪一样可以赚那么多,下半年形势不好,抓小猪风险大,比如二次育肥可靠。这些共同认知,造就了专业育肥的第一次大面积亏损。
而此刻受涨价影响,养猪人再次形成了共同认知,这种认知同样是在挖一个吭,此刻涨价多疯狂,后面的坑就会有多大。
跌价时,每天一毛、两毛地跌,反弹时,每天5分5分地回调。可见反弹力度不大,动力不足,再过10天气温会越来越高,猪价还能回调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