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背后的逻辑直指供给与需求的博弈,本轮猪周期历时较长,且周期较为平缓。
从供给端来看,影响猪肉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包括养殖周期和疫情。生猪价格与供应量遵循规律:“供给不足→猪价上涨→养殖规模扩大→供给过剩→猪价下跌→养殖规模缩减→供给不足”的循环,造成猪价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最近十年来,我国共经历3轮猪周期,分别是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2012年7月至今。不同于前两轮猪周期,本轮猪周期历时较长,且周期较为平缓。从供给端来看,行业集中度提高,供给侧修复更加缓慢。从需求端来看,居民消费习惯变化,消费对猪价支撑不足。
而此次猪价又一次跌破到7元以下,养殖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今年猪价虽下行但整体价格依旧处于可盈利的水平线上,但到了明年,生猪养殖行业的“猪周期”痼疾爆发,行业或将面临全面亏损。
据行业预测,在经历了去年一年的“飞天猪““猪周期”行情后,数钱数到手抽筋的生猪养殖户们,立刻陷入了养猪赔钱,卖猪舍不得的尴尬境界,比之还惨的是那些跟风进入养猪市场的新手期养殖户。
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生产成本控制不良,很有可能导致在薄利的情况下亏损、负债乃至最终走向消亡。虽然,近些年饲料成本下得了,但人工和环保成本却大幅度的提高了,原先中小企业不考虑的环保问题,如今也必须去直面面对。
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断,猪价再往下降养猪就真的是全靠国家补贴才能盈利吗?我看未必,美国猪肉能保证5元左右的价格依旧可以盈利,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说到底还是规模化归于落后,成本控制做不到位,但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发展。
价格高的时候,怎么养都挣钱,价格低的时候开始考虑控制成本,于是,至少从场面上来看,今年养猪会议的效果甚至是好过于去年的。但这个逻辑是不是反了?有钱的时候不应该去想办法做一些控制成本的未来投资,等赔钱的时候哪里有资本去改变?成本控制一定不是省出来的。开源节流的前提一定是开源。
回归猪周期,很多人说中国的猪周期混乱是因为行业发展不够,但美国就没有猪周期了吗?
坊间按照市场一般规律认为,五六月份猪肉价格或迎来小增长,原因就是春节出生的仔猪成活率低,由于5、6月份出栏的标猪是今年春节前出生的,冬季仔猪成活率偏低,市场供应量会下降导致价格上扬。可是,专家认为,惜售导致3月的猪一直在喂养,养成300斤的大肥猪,肥猪和标猪积压在一起,未来猪价上涨空间被压缩,甚至有有可能再次出现价格跳水。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国人的这种逻辑,现在猪价底,我养大了再卖,在多少年前行业就认定了什么体重出栏是效益最高的。我相信每个养猪人都知道,但就是这种“赌”的略根性导致多少人越赔越多。
想要有一个健康的猪周期,那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行业,就需要行业内的每个人都遵守一定的规则。除垄断行业之外,任何行业的个人行为都不会对已有的规则造成影响,大多数伤到的都是自己。
就比如你该卖的时候不卖,养的越大,成本越高,大家都不卖,都养着,等出栏的时候发现,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猪肉,怎么办,收购价格狂跌呗,总有人忍不住是要卖的。
所以,即使降到七块一下,你要有自己的生产计划,就算是这一批赔钱了,未来一定能挣回来,而不是把自己逼到一个绝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