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中国人对乳制品消费关注有加,产业投资者对畜牧业机遇趋之若鹜,广泛涉猎婴幼儿奶粉、奶牛、公牛精液、屠宰场、奶牛养殖等领域。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日益膨胀的人口、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对优质蛋白日益增长的需求、日趋西化的饮食习惯、对安全食品的追求等。
澳对华奶牛出口呈现高波动
在获取优质奶源的动力驱使下,中澳奶牛贸易在近十年间逐步发展壮大,然而总体形势并不稳定。澳大利亚Ruralco公司交易部运营总监布朗宁(Hamish Browning)身处国际农业一线,他回顾称,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奶牛始于2001年,此后至2005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6、2007年经历中断,2008至2010年再度恢复增长后又趋式微。直到2013年底行情反转并在2014年出现暴涨,创出历史记录。但去年澳中奶牛交易量再次骤减,而这样的行情可能传导至今年。
布朗宁指出,2014年中期中国奶价走高:固态奶制品的价格高达6元人民币/公斤。中国乳制品价格走高对于澳大利亚活牛出口商是好事。但是紧接着,一股廉价脱/全脂奶粉浪潮席卷了全球,中国企业趁机囤货,进口奶粉数量较上年翻番。及至2014年底,中国养殖场的奶价降到了2.5元人民币/公斤。面对国内供应过剩,中国开始限制奶业项目建设并自2015年初减少奶牛进口。
业内认为,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未来几年中国奶牛进口的增速会放慢,但需求仍将持续。
无风险养殖产业化撑起进口需求
多年以来,中国主要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口乳制品。过去10年,中国政府也在鼓励支持中国乳制品企业发展壮大。奶牛场规模有大有小,养殖数量从几头到十几万头不等。
2014年,中国进口的20万头活奶牛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就有9万头。去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活牛数量暴跌至5.6万头,缩减四成,略低于过去10年澳大利亚对华平均出口奶牛数量的6万头水平。向中国出口小母牛的十几家澳洲公司中,Ruralco及其竞争对手Elders均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其业务收入构成很大冲击。
然而,澳大利亚仍然是中国奶牛进口的首选国。原因是澳洲对华供应的奶牛数量较为稳定,中国进口的荷斯坦奶牛也能够很快适应当地环境,进出口检疫模式较为先进等。
澳大利亚国家银行(NAB)亚洲农业企业部高级经理Laura Mattiazzi指出,中国意图快速推进无风险养殖产业化。Mattiazzi女士从小在中国长大,对中国国情比较了解。她表示,因为在养殖产业欠缺优势育种能力,中国单靠自身力量很难完成这一目标。
过去15年中,中国每年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乌拉圭进口15万-20万头左右的小母牛。为了改良育种能力,去年,中国首次从智利引进小奶牛。这4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活牛出口协议,为防止口蹄疫传播,北美国家则被排除在外。
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奶牛数量占据了中国进口总量的半壁江山。从数量上讲,在全球5个可以对华出口活牛的国家中,澳大利亚稳坐冠军宝座。
澳大利亚市场地位难撼动
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高级分析师迈克尔·哈维(Michael Harvey)表示,乌拉圭和智力的乳制品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不会对澳大利亚的奶牛出口地位造成威胁。乌拉圭去年对华出口奶牛数量仅为5000头,却耗尽了养殖场总产能。中国正打算将罗马尼亚作为奶牛进口国之一,意图打压奶牛进口价格。
哈维指出,中国正在快速复制美国的养殖场模式(圈养),将会给行业带来了结构性变化。中国畜业的繁育率低,农场运作效率整体不高,原先养殖场的奶牛损失大多由农场管理水平导致,而今后,多种因素将会共同作用,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比如,近两年来,供不应求导致中国牛肉价格普遍走高,中国一些较小的养殖场转而开始尝试屠宰业务。此外,世界范围内的人畜共患疾病频发,如口蹄疫等疫情也给奶牛养殖带来风险。2014年的一波口蹄疫等疫情正是导致奶牛进口需求暴增的原因。
总体看来,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未来几年中国奶牛进口的增速也会放慢,但需求仍将持续。哈维表示,中国一些新建农场的繁育率极低,因此,需要进口奶牛增加育种。与此同时,新的产业趋势也正出现,比如一些成熟的农场引进奶牛的模式开始发生改变,他们开始进口公牛冷冻精液,从而减少对活牛进口的依赖。
Ruralco公司的布朗宁对前景较为乐观,中国的奶价已经温和回升,如果固态奶价格回至4.5元至5元人民币/公斤,市场信心就会恢复,奶牛进口规模也会迎来增长,最重要的还是价格上涨,这样才能带来收益。他称,与大起大落的市场相比,企业都喜欢需求稳定的市场,这样就可以提前规划产能。
2014年,中国从澳洲的奶牛进口价格为1800澳元/头,如今降为1000澳元/头。但是对于小母牛来说,1000澳元/头的价格对澳本土养殖农场主并不具有吸引力。市场低迷,他们不愿意低价出售,他们宁愿把老奶牛宰杀掉,囤积小母牛,等待行情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