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以来,蛋价步入季节性下跌周期,以北京大洋路为例,从最高的205/件掉到最低150/件,幅度高达26.8%,也是超过了众多养殖户和投资者的预期。近一个星期来,蛋价开始稳步上涨了2毛左右的幅度。这究竟是迎来了上升趋势,还是下跌途中的一次反弹,在笔者看来,应当说难言乐观。
一、 季节性周期,价格低谷
像鸡蛋这种生鲜产品,季节性周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踏准了节奏很重要,而不是违背市场规律。每年中秋过后,蛋价都是步入下跌周期,在10-11月达到低谷。节日效应过去,产蛋率提升等众多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最重要的是,每年到了霜降节气,秋季蔬菜大规模上市,对鸡蛋的消费,有非常大的挤占作用,尤其是今年低迷的蔬菜价格,会严重拖累蛋价。
我们一直跟踪北京市场的走货数量,拿10月和9月对比,平均能有20%的下滑。就拿现在大洋路市场来看,每天走货量也就是11-13台车,超过了这么多供应,则出现剩车,这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所以,在12月之前,需求端并无推动蛋价上涨的潜在动能。那我们只有去看供应端。
二、 多角度分析鸡龄结构
笔者一直致力于亲身调研,也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调研成果,而不是机构的数据。
在此,笔者也是借机会对自己的一个纠错。之前曾判断:由于今年3-7月蛋价的长时间低迷,使得从5月开始至7月初的育雏鸡补栏非常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不管是回过去看当时的育雏鸡价格,还是去调查当时的家禽饲料销售,都能看到明显的下降)。因而笔者认为进入10月开产蛋鸡将严重不足,后市仍将看好。
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因为育雏鸡只是鸡龄结构的一方面;其实,那段时间的持续低迷,也同样让许多养殖户淘汰了老鸡,甚至出现300多天就淘汰的。因为亏损是相当严重的,就拿一家1万只规模的养殖户来讲,当时由于豆粕和玉米还没有大幅下跌,所以成本稳定在3.1-3.3左右,而产区蛋价最低出现了2.8,按照平均9成以上的产蛋率,一天的亏损近400元。持续的时间长达3个月,可以说,市场上400多天的鸡基本都淘了,使得鸡龄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在16年1月份之前可供淘汰的数量非常有限。
再从淘汰鸡价格角度看,笔者预判的双节过后将回落,也没有出现。多地依旧维持在5元上下,有些地区仍出现5.2-5.3的高价,只能说明了俩点:第一,当下养殖户不愿意淘汰 ;第二,可淘汰数量非常有限。
三、 鸡蛋价格看供需,也看成本
为什么看成本? 众所周知:供需才是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但蛋鸡养殖不一样,这是它的自身周期特性所决定的。一直以来,市场所普遍理解的淘汰鸡就是450天及以上的鸡。其实与事实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常来讲,只要没有疫情,只要蛋料比没有跌破成本,养殖户不会考虑500天以下淘汰。在他们眼中的淘汰鸡就都是500天以上。就拿现在这个成本和蛋价,养到540天都很正常。所以,这个供应端,是可以随时调变的,可以450天淘汰,也可以510天淘汰,甚至540天,这个指标就是看成本。
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前的养殖成本:一斤鸡蛋平均2-2.1斤料,如果是全价料,那直接得出结果:1.1*2.1=2.31元/斤 ;如果是养殖户自己买预混料回去配:按照5%的预混料,24.%的豆粕,62.5%的玉米,8%的石粉,5%的维生康,以及1%的豆油,最后成本也只有1.15-1.2 ,那蛋价的成本:1.2*2.1=2.52元/斤。所以,目前3.3-3.5/斤的蛋价,猜测养殖户去淘汰鸡,完全有点多虑了。
因而,尽管市场开产新鸡的非常少,但是淘汰的更少(目前的鸡龄结构决定了可供淘汰的,非常有限)。这样一来,市场就变成了,供应依旧在小幅增加,而需求小幅下滑的供应双向分化局面。
四、 反弹的持续性及后市分析
从常理来看,蛋价跌了这么多,确实有反弹的要求。20号以来,全国蛋价反弹了2毛左右的幅度,那接下来怎么看,归根到底肯定还是看市场走货情况。笔者简单谈谈最近的走货情况,主销区没有什么好转,特别是涨了2毛后,山东和河北走货量开始出现减少,江苏,上海等地维持正常;主产区,一直是正常收货,偶尔出现停收。但是,笔者认为此次反弹到位,后市仍将回落。第一点呢,就是上述,反弹后走货开始出现减少;第二点:粉蛋一直在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低位。我们观察在这次涨价中,粉蛋丝毫未动,尤其是周末,河北的粉蛋,甚至开始率先降价。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一方面,基本奠定了反弹到此结束,另一方面,红蛋与粉蛋价差拉大后,红蛋必将大落。目前已经出现了8-10元/件以上的价差。降价当天,笔者就特意联系了湖北浠水蛋点的朋友,他对于目前粉蛋落价的理解是:收货好收,不降价,走货慢,尤其是河北下调后,他们维持原价不动,导致走货量下滑1000多件,所以,他讲到26号必须降价。红蛋上涨也没有什么根本性改善,后市140/45难保。
基本符合笔者预判。后市上涨,唯有看时间与空间,时间是12-1月的节日效应;空间是蛋价跌破3元后,养殖户的集中性淘汰。目前俩者都没有,只能是继续寻底。
五、 行业窥探
未来的市场,必然是养殖企业大规模进场,养殖户逐步被淘汰的局面,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不管是从原料采购还是养殖管理,鸡蛋销售等方面,养殖户都是不具备优势的。尤其是对期货的陌生,使得他们一直一条腿走路,在风险面前,相当脆弱。而企业通过套期保值,实现俩条腿走路,才是长远发展的保障。
当然了,放近了说,明年上半年的市场,可能就非常严寒:我们看到现在育雏鸡补栏都排到了12月,料价的低迷,使得养殖有利可图,人性使然啊。明年上半年进入2时代,恐怕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