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涨幅相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回落原因是对比基数和肉蛋菜价格涨幅普降等所致,后期物价走势或仍将持续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1.0%,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9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0.4%,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8.2%(猪肉价格上涨17.4%),水产品价格上涨1.9%。在CPI构成中权重超过三成的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近期猪肉、鸡蛋、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普遍稳中有跌,业内专家认为,这种态势在10月下旬仍将持续。
据商务部监测数据,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在9月份的4周里连续下跌。“国庆节前生猪价格稳中下跌,国庆节之后南北方走势差别较大,北方连续小幅下滑,南方小幅上涨后保持稳定。”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刘丽说。
“生猪供应量在逐步恢复,但是下游需求还是没有好转,预计今后一两个月内北方生猪价格会跌破16元/公斤,直到11月底、12月上旬猪价才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刘丽说。
鸡蛋价格也呈现弱势下跌态势。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全国鸡蛋均价7月中旬至9月中旬呈持续上涨态势,之后开始下跌。与9月15日相比,10月12日全国鸡蛋日均价下跌6.1%。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专家分析认为,双节过后,鸡蛋需求疲软,加之新增蛋鸡产蛋量稳步增加,鸡蛋供大于求的压力逐渐显现,使蛋价上涨的动力减弱,持续回落。
而蔬菜价格方面,近期同样难有上涨。“露天菜仍将大量上市,价格将继续稳中有跌,直到11月天气明显转冷、大棚蔬菜上市,菜价才有可能出现明显季节性上涨。”长期为超市供应蔬菜的济南金乡山阳贸易有限公司经理孟凡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