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挣扎向好
本周生猪养殖出现一定好转,随后又出现一定趋弱迹象,整体表现为在弱势行情中做震荡整理。当前冬季消费的增长已初现端倪,生猪市场开始在弱势行情中表现出挣扎向好的情形,南方腊肉制作亦在消费层面产生较好支撑。但近年来季节性消费增长的情况已趋于平缓,行情差异表现并不明朗,提振作用也差强人意。短期来看,生猪市场趋强动能仍存,但力度稍显不足。
北方多地最低气温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东北三省会城市首次跌破零下10℃,冬意尽显。北方地区气温骤降或能增加猪肉消费量进而提振猪价,但同时也加大了猪只饲养难度,望养殖户做好防寒措施,确保猪只健康。南方地区气温下降幅度较小,因此腊肉需求仍未能大量增加,另据养殖户反映,局部地区散发猪病促使生猪出栏加速,短期内猪价上涨幅度或受限。
安徽生猪价格连续下跌,但立冬(11月7日)后,随着气温下降,肉类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生猪价格受需求拉动也出现企稳迹象。据价格监测显示,本周(11月12日)与上周(11月5日),我省生猪价格略有回升。
本周,全省生猪平均出场价格每50公斤为695.94元,比上周上涨0.12%。由于终端市场需求尚未出现明显回暖,而生猪市场供应依然充足,且近期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整体下降,生猪养殖成本降低,生猪价格上涨动力不足。预计,后期随着气温持续下降,肉类终端消费量逐步上升,尤其是南方腊肉制作将陆续开始,生猪价格将震荡上行,但上涨空间有限。截至本周,全省猪粮比价为5.7:1,已连续10个月处于盈亏平衡点(6:1)以下。
后市猪价将震荡上行
受前期疫情及持续跌价影响,适重猪存栏量降低,当前北方局部猪源偏紧,且猪肉消费有所上升,猪价有所提振;而南方地区降温程度不及北方,猪肉需求量仍较稳定。全国白条肉价格未出现明显上涨,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猪肉需求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伴随冬季居民消费增多及南方腊肉制作活动陆续开展,后市猪价或持震荡上行趋势,在玉米等原料成本大幅降低背景下,生猪养殖利润将逐渐好转。
据悉,部分地区养殖户压栏情绪明显,猪源供紧,屠宰企业收猪困难。猪价刚现上涨苗头,就出现收猪难,从养殖户如此迫不及待的压栏可以看出,他们的确对后市充满信心,盼着以后能多赚取些盈利;再一个也是想给这“刚发芽的种子”浇点水,指望猪价能够上涨的快点。养殖户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凡事有个度,切莫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生猪报价信息统计,今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屠宰场生猪收购价格进入震荡稳定态势,东北、北京地区局部屠宰企业生猪收购价格上调0.05-0.1元/斤。江苏、山东部分地区厂家猪价下调0.05-0.1元/斤,河南局部厂家猪价震荡跌涨互现,幅度在0.05-0.1元/斤。从上周开始东北地区已经开始上冻,而本周华北、华东地区也已经出现冰冻现象,这说明北方天气温度在下调中,将利好猪肉消费的回暖向好。目前猪价进入震荡态势,南高北低的态势局面依旧存在,从南方一些收猪人专收300斤以上的肥猪和北京超市里开始供应今年的腊肉、腊肠来看,南方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制作腊肉、腊肠,但制作量非常少,居民尚未开始制作,腊肉制作效应尚未形成。望养殖户继续做好饲养管理,关注疫病发展形势防止饲料霉变,及时调整存栏结构,适时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