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评论 » 正文

生猪养殖需转型发展 拆违减量是必然的历史抉择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8-12  

  根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嘉兴市生猪存栏总量降至156.58万头,基本达到150万头的年度控量目标。违章棚舍面积锐减810.01万平方米。简单的统计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养殖大镇、养殖大村“突出猪围”的鲜活故事。

  “现在夏天家里能开窗了,河浜里也有鱼了。我们的猪棚还真是拆对了。”南湖区凤桥镇栖柽村杨思桥片组村民王张林欣慰地说,他从2000年就开始养猪,十多年间,他亲眼见证了门前的水田一寸寸被违章猪舍占领,而门前的小河也一天天变黑发臭。今年3月16日,栖柽村召开养殖业拆违减量动员大会,会后,王张林第一个签下了拆违协议。随后,杨思桥片组32户养殖户全部签约拆除违章棚舍。目前,昔日水田里的6530.1平方米违章猪棚已完成拆除近90%。

  在是否继续养猪这个问题上,王张林算了一笔生活质量账,而对于一个产业乃至一个城市来说,生猪养殖的无序发展,敲响了生态环境的警钟,在算清楚发展与民生、当前与长远两本账之后,拆违减量就成为了一个历史的选择。

  怎样将拆违减量落到实处?怎样在“拆”与“改”之中走出生态之困?从去年年初的母猪存栏量2600多头到今年年初的1380头,再到现在的不足300头,平湖市曹桥街道野马村以一个漂亮的“三级跳”走出了一条新路。

  “村民应自觉拆除现有违章猪舍,减少生猪养殖数量,提高养殖质量,规范养殖行为。”今年4月,在村民代表的一致赞同下,一条新的承诺被列入了《野马村村规民约》,一时间,知约守约、自觉拆违成为了野马村的新风尚。截至7月中旬,该村不仅生猪存栏量大幅缩减,5.4万平方米违章猪舍已完成签约拆除5.3万平方米,其中3万多平方米完成验收拆除。

  村规民约营造减量拆违“软环境”,在全体村干部与平湖市、镇两级联村干部30多人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做实拆违工作的同时,为巩固生猪养殖减量提质的成果,野马村还将平湖市实施的生猪养殖管理“三个一”制度落到了实处,切实将养殖规模管控了起来。

  “从这个月起,养殖户要申报动物检疫和阉割防疫,必须持生猪养殖证、生猪养殖污染处置费缴费凭证、准予阉割防疫检疫证明。同时,对养殖户的养殖场所在非禁养区内的违章猪舍,应拆尽拆到位、治污设施建设到位、排污口封堵到位、养殖减量到位、病死猪处理到位等情况进行核实,只有符合所有条件,才能开具相关证明,允许出售生猪。”野马村党总支书记王亚勤说,政策实施一周,野马村没有出现一起违反“三个一”制度的案例。

  在野马村,过去养猪最为密集的是东枪篱片区,而在东枪篱片区,提起养猪大户来,绕不开村民王雪根。61岁的老王家里猪棚最多时有700多平方米。几个月前,他响应村里的动员,主动签署了棚舍拆除协议,卖掉了最后的30多头母猪。告别了几十年的“猪倌”,经村里推荐,王雪根如今当上了河道保洁员,每天都驾着小船巡航在村里的20多条大小河浜上。“过去我是‘污染源’,现在我是‘治理员’。”王雪根说。

  生猪养殖业拆违减量促使养殖户加快了转型步伐,也使产业结构有了新的调整和提升空间。在栖柽村,随着“拆违一户、复垦一户”步伐日渐加快,曾经违章棚舍鳞次栉比的田野上,第一批茭白、毛豆已经进入了收获季节。在野马村,猪舍拆除后复垦的土地上,全村2221亩耕地整村流转的规划已见雏形。“我们将引导农民向蘑菇、葡萄、蔬菜、苗木等转型,实施农田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做大做强野马村种植产业,形成集聚优势。”王亚勤说,拆违,不仅拆出了农田复垦的空间,更拆出了美丽乡村的明天。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