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房县大鲵养殖产业发展纪略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4-08-07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被誉为“活化石”。

  房县是全国主要大鲵原产区之一。房县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75%,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具有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0℃至15℃之间,是大鲵生长的理想之地。

  上世纪80年代,房县尝试人工养殖娃娃鱼,获得了成功。随后,人工繁殖、仿生态繁殖……一项项技术难关在探索实践中不断被攻破,房县培育出“源生态、类野生”大鲵品种,这些品种的大鲵遗传性状稳定、抗病力强、繁育能力强、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

  2012年,房县把建立“百万尾大鲵基地”作为四个“百万工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之一;去年,房县把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户规模化养殖大鲵写进县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房县确定“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把大鲵养殖产业作为彰显特色的八大产业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激励下,房县大鲵养殖产业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产业”。目前,该县大鲵养殖专业户达2000余户,大鲵仿生态繁育基地有25个,繁殖亲本鱼达2500余尾,年可繁育大鲵幼苗10万余尾,全县存池大鲵逾30万尾,年销售商品鱼10万尾以上,年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形成了白鹤镇、野人谷镇、红塔镇等大鲵繁育养殖特色镇,成立了“湖北省房县秦楚源大鲵”、“房县兴农大鲵养殖开发”、“湖北省房县神农大鲵驯养繁殖”3个专业合作社,注册有“源生态,类野生”房县大鲵商标。

  目前,房县严格落实“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保护开发方针,按照“一鱼一产业”的发展思路,以仿生态繁育基地为依托,以市场开发为突破口,内外联动,着力培植大鲵养殖龙头企业,促进大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3至5年内,房县将再建100对亲本规模以上的繁育基地20处,500对亲本规模以上的繁育基地2处,培植大鲵专业合作社6家,力争年繁殖幼苗50万尾,大鲵养殖总量达到100万尾,总产值达到8至10亿元,把娃娃鱼打造成房县亮丽的“生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