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价格快报 » 正文

“中国肉鸭第一县”拆除一半养鸭棚

  作者: 来源: 日期:2014-03-18  

  3月7日,沂南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2014年6月20日之前,全县肉鸭养殖场完成环保改造,并全面退出村庄、水源地附近的禁养区。此举意味着,全县约一半的养鸭棚面临拆除或改造转产,绝大多数养殖户将改造棚舍设施。据估算,沂南县肉鸭存栏量短期内将减半,一大批养殖户改行。这个苦心经营多年、帮助当地农民增收的“肥鸭”,怎么说“飞”就“飞”了呢?

  沂南县有肉鸭散养棚近万个,高峰时期肉鸭年出栏量达3亿只,加工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号称“中国肉鸭第一县”。可多年来,养殖户多采用土养法养鸭,鸭粪大多用水冲刷,随意排放。据统计,全县目前采取环保措施的养殖户,仅占10%。不少养鸭棚距离村庄、河沟很近,不仅散发异味,污染水源,传播疾病,还对农产品(7.72, 0.15, 1.98%)质量安全构成威胁。2013年,在沂南县反映环保问题的热线电话中,关于养殖污染的占了69.8%,养殖区附近的村民怨声载道。

  环境压力之下,沂南县“忍痛”向这个富民产业“动刀”。目前,全县已被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其中,距离村居200米以内的区域为禁养区。据沂南县畜牧兽医局局长郭琪估算,这一“红线”内的养鸭棚约占总量一半,即将被拆除或转产。允许存在的养殖场棚,必须要通过改造,使用生态环保垫料养殖,杜绝污水外溢。养殖场经过改造并验收合格的,才能领到准养证明。任何企业不得给没有准养证明的养殖场投放鸭苗、饲料等生产资料,也不得收购其生产的肉鸭。山东太和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可斌说:“沂南养的都是‘合同鸭’。只要把企业管好了,把养殖户管好,肯定没问题。”他表示,为了保住原料的供应,加工企业一定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养殖户支持。此外,一个回收利用鸭粪的有机肥生产项目,正在运作之中。

  郭琪说:“目前,沂南肉鸭的养殖密度过大,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到了该控制的时候了。”根据长期规划,沂南的肉鸭养殖将只减不增。这意味着,沂南今后若要新上标准化场棚,必须要拆除等量的散养场棚。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