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日渐临近,国内肉制品行业将迎来又一场“狂欢”。对于各大肉企来说,正所谓,所谋不同,所得各异,谋之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得失成败。
据了解,在2013年国内肉制品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行业龙头通过涉足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对成本和效益的有效把控,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无力抵抗“猪价周期”的上下波动而逐步陷入困境,导致行业整合加速。由此而形成的“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初现端倪。
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产业基地,双汇集团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极具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及日益完善的企业内控体系,获得了众多机构投资者的亲睐,成为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在行业整合成为大势所趋的情况下,谁能够率先掌控全产业链,谁就将在未来的市场格局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此,双汇的市场预断显得日渐清晰。谋中求进开创国内先河
发展上游产业链,扩大养殖业规模,对于双汇集团来说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加大上游生猪养殖规模,可防止问题猪肉流入双汇生产线,从而从源头掐断了问题猪肉的流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形成屏障式保护。
另一方面,规模化的养殖将进一步摊薄每头生猪的饲养成本,实现双汇集团对成本和效益的有效管理。
不仅如此,双汇集团还不断围绕主业上项目,坚持用大工业的思路发展现代肉类工业,先后投资40多亿元,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设备4000多台套。自动雕肛、自动开耻骨、自动开胸剖腹、自动劈半等自动化机器人(51.900, 2.22, 4.47%)设备,在国内均是首次应用,开辟了业内自动化设备使用的先河。
目前,双汇集团已经形成了以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为主,及养殖业、饲料业、屠宰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业外贸等集群配套产业,并且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结束了“沿街串巷、设摊卖肉”的传统模式,打开了新的连锁经营模式。
“顺势而为、抢占先机”,这正是双汇集团‘谋势’的成功之处。业内营销观察人士分析双汇集团发展上游养殖产业链认为:“发展之‘谋’,重在势,大势谋定,未战先下一城”。
“变”中发展成为“世界最大”
如用一字来形容2013年的肉制品行业,估计大部分业内人士都会选择“变”,这不仅指肉企产销量和竞争格局,更重要的来自龙头企业的应对之“变”。
2013年的肉制品加工行业,不仅面临着增速放缓、整合加速的局势,还受到了食品安全方面的严峻考验,同时还要应对上游养殖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作为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在完善自身上游产业链的同时,也着手对企业内部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走出了一条“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综合利用资源能力强、效益好、污染少,产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赢得了消费者广泛认可。
2013年9月,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71亿美元成功收购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双汇国际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供应商。这标志着双汇完成了由中国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向全球最大猪肉加工企业的历史性跨越。也正因此,双汇董事长万隆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13位“全球食神”中榜上有名,他也是这份榜单中唯一一张中国面孔,这标志着万隆完成了从中国“屠夫”到全球“食神”的华丽转变。
此外,双汇在行业内率先实践的“开放式办厂”策略也卓有成效。据了解,自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提出“开放式办工厂,透明化办企业”以来,共计有数十万人走进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参观屠宰、分割及肉制品加工等生产线,不仅亲眼看到真实的双汇集团,更让消费者和投资者切身感受到双汇集团为保障食品安全所做的努力和成效。
据悉,早在2011年,双汇集团便引入独立监督机构,建立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制,与产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业内人士称,这不仅是对本企业产品质量安全内控体系的一个完善,对国内食品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