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种畜禽 » 正文

让牦牛、藏羊成为畜牧业的两张“王牌”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12-17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拥有世界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牦牛资源和国内最优良的藏羊资源,但多年来畜牧业经济却始终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尽管也曾竭力打造过“牛绒衫”、“牛肉干”、“藏毯”等畜产品品牌,但多为“昙花一现”或“小有成就”,难有成大气候的“王者”,畜牧大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牦牛和藏羊是促使青海高原特色现代生态畜牧业腾飞的两只翅膀。作为畜牧业大省,青海从未放松过做强畜牧经济的努力,可种种客观缘由始终掣肘。破解困惑的突破口在哪里?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探索不曾停止,特别是随着生态立省战略的实施,推动青海畜牧业由数量型向效益型全面转变,科学养畜、优质养畜,重视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创新发展的脚步越来越铿锵有力。

  厚重藏文化赋予品牌以生命

  近年来,青海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立足牦牛优势,着力实施“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的品牌战略。至此,牦牛和藏羊的品牌化运作清晰进入人们的视野。

  确定“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的称谓,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更不是仅仅依靠数量就可以取胜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是最好的依托。不论从历史、宗教、民俗,还是服饰、饮食方面,青海的牦牛与藏羊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青海藏族的“献羊”仪式昭示了藏族民众对丰衣足食的期望和渴求;藏族婚俗,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时,女方通过小伙子吃煮熟的羊脖子来考验其耐心和毅力;青海辛店文化、卡约文化、诺木洪文化的遗址中都发现大量与牦牛和羌人狩猎驯养有关的文物;在青海果洛和玉树地区,以口头形式流传的藏族长篇巨作《格萨尔》中,将牦牛作为力大无比的神来描述……

  文化最能赋予品牌生命力,也最能赋予人们想象的空间。正如青海老酸奶在其包装上印制的文字一样:“青海老酸奶在青海民族饮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当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短短几行字,却将酸奶推向了历史的洪流中。当你拿起青海老酸奶品尝的时候,不知是否也会想象一下,文成公主在倒淌河畔品味当地的酸奶是怎么样的情形。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的品牌,也正需要这种厚重的文化,去慢慢熏染,让特有的品牌更加具有韵味,也更富有生命。

  强大产业集群让品牌走得更稳

  青海历来都十分重视牦牛、藏羊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以高效、绿色、生态为特色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牦牛、藏羊养殖业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青海的牧区大而广,牧民数量众多,牧民以养殖牦牛、藏羊等为生。目前,青海省牦牛存栏量424万多头,占全国牦牛总量的30.3%,年牦牛肉产量占全省总牛肉产量的78%;藏羊存栏量达1100多万只,年出栏589万只,年产藏羊肉7.5万吨、藏羊毛1.72万吨。

  在产业发展上,青海省现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省级50家,带动农牧户50.6万户,涉及牦牛、藏羊产业的合作组织千余家。其中藏羊集团、雪舟三绒、三江集团、江河源农牧、可可西里等企业销售额都已过亿元,地毯、毛纺织业、牛羊肉加工等已成为青海实现农牧业产业化的引导行业。

  经历了漫长的积累期,不论从牦牛、藏羊的数量和质量,还是与其相关的产业发展,青海牢牢占据了国内市场的优势。但是,要想在风云变化的市场上真正立足,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跟上市场的变化。

  “十二五”期间,青海省把牦牛、藏羊产业的转型升级确定为畜牧业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促进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牦牛、藏羊产业全面发展。其中仅藏羊战略就涉及19个县、9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70亿元。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发挥青海牦牛产业优势,把牦牛产业打造成一张国际名片,其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性的思路,高屋建瓴的战略构想和清晰准确的发展步骤,都使我们相信,青海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不仅深赋历史意义,而且前景美好。”

  科研创新拓宽品牌发展空间

  据青海省科技信息所对全国范围内的检索查询,有关牦牛的科学研究成果共计329项,其中青海有128项,而甘肃、四川、西藏分别为78项、49项、22项。这一统计结果客观地反映出青海省关于牦牛的研究基础好,取得的科研成果也最多,具有绝对的科研领先优势。

  近年来,在加快发展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农牧业进程中,青海省始终把牦牛、藏羊生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通过“1020工程”、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在大通牦牛新品种、试管犏牛、牦牛起源分子学之考证、青海牦牛发展动态模型、藏羊的高原适应机制、遗传资源、动物营养等重点领域内,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相继问世。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侯生珍说:“技术创新对于挖掘畜牧业生产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产业链中,基础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能够为下游产业链创造更广的应用空间。”目前,科技创新对青海藏羊养殖的贡献率超过40%,藏羊生产也已被纳入到国家肉羊产业规划之中。

  除基础研究外,对于企业产品开发,产业链延伸,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更多企业价值,科研创新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青海省从事肉制品、奶制品、毛绒制品的加工企业有500多家,包括牦牛分割肉、牦牛肉干、牦牛原奶、牦牛酸奶、藏毯、服饰及其副产品等,种类达200多种。

  不过对牦牛产品的开发而言,目前只有肉、乳、绒得到了初步开发,牦牛尾毛、内脏、骨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程度还比较低。随着消费者对牦牛副产品认识的逐渐改变,牦牛副产品资源也将逐步得到开发和利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