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濒临绝种,成都仅剩100多头。”昨日,微博上热传的这则消息挑动吃货们的神经,难到大家吃的回锅肉一直不正宗?
在川菜大师眼里,这种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叫成华猪,是四川四大土猪的一种。但由于该猪生长周期缓慢,经济效益低下,在不知不觉中已被不少养殖户“抛弃”。而为了不让这个成都平原的代表猪种在世间消失,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成都就设立了专门的保种场负责保护。这个“猪八戒”的庇护所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天府早报记者昨日进行了探访。
[堪比“唐僧肉”]
土猪肯吃不肯长 没人愿意养
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所谓回锅,就是两次烹调的意思。这就要求肉质不能太瘦,不然二次煸炒后肉质可能越来越硬。在川菜大师眼里,要想做出一盘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的回锅肉,肉质选材特别重要,当属川西坝子最有名的土猪——成华猪才能胜任。
成华猪一身黑毛,头方、颈粗、背宽、脂肪含量高,用此猪肉做出的回锅肉才能松软可口。
至于成华猪是不是最适合做回锅肉的问题,成都市种畜场成华猪保种场场长罗成刚说不上来,“也许因为此前川人做回锅肉,都取材于这种猪肉,两相结合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和情感在此。”
但对于成华猪经济效益低下的说法,罗成刚很有感触。他介绍,成华猪生产周期较慢,日增重量700-800克,从出生到出栏最快要8个月,母猪一年2胎,一胎12个。相对于外系猪(国外引进杂交品种)来说,外系猪一年2胎多,一胎有14个,多的时候有十五六个。同样吃饲料,外系猪日增重量有1000克,出栏只要5个月。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在养殖户的眼里,成华猪远不如瘦肉型猪受欢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华猪不再是养猪户的首选品种。
[保护“猪八戒”]
想看种猪 外人要消毒隔离3天
四川土猪按照地域主要分为四类,内江猪、成华猪、雅南猪及藏猪。早在1959年,成都市就在磨盘山建成了成都市种畜场,上世纪70年代,专门针对本土成华猪进行统一育种、选用等研究。
天府早报记者来到磨盘山的成都市种畜场成华猪保种场。这里的外墙瓷砖和大铁门都有些年份,办公室所在的三层小楼稍显斑驳。“你看,以前养猪的地方就在对面,有50亩地。”在2楼办公室,成都市种畜场办公室负责人指着公路对面的一块地方说道,“因为这些年保护环境,不允许在绕城高速内养殖牲畜,再加上给地铁3号线让路,养殖场临时搬至附近了。”该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临时养殖场地方小一点,但目前只是过渡阶段,等彭州的养殖场建好了,种猪就会全部搬过去,那边设备等各方面要科学得多,“到时你们再想看种猪,隔着玻璃就可以看了,不像现在要消毒隔离3天才行。”
据这位费姓工作人员介绍,种畜场海拔在55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全年的降雨量在900-1300毫米之间,日照1000多个小时,水资源丰富,无污染,电力充足,防疫隔离条件好,是饲养种畜的理想地方。
照顾精细 饲料员一月出场一次
“现在,成都市场上大多是外系猪后代。为什么要保种?就是要保护成华猪这个品种,不让它在这个世间消失。”现任成华猪保种场场长的罗成刚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成都市种畜场工作,“刚来的时候有两三百头种猪,上世纪90年代,只有几十头。”2006年,畜牧法的颁布实施将种猪保种提上议程。2007年,成华猪被列入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罗成刚说,目前保种选育场共有120头成华母种猪,成年公猪14头。“我们对小猪仔会实行淘汰制,长到二三十斤时,挑性能好的留下当种猪。”
虽然种猪目前“居住”在较小的临时住址,但防疫隔离一个都没少。除了6名工作人员和畜牧技术人员外,其他人均不能进入。“我们对种猪的要求是肥不见膘,瘦不露骨。”罗成刚介绍,这就需要对食量严格控制,“饲料员除了扫圈、喂食、掌握汇报种猪信息外,还必须耐得住寂寞,一个月才能出来一次。”
小知识>>>种畜场
种畜场是畜禽生产、品种改良的种源基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四川省现有国营种畜场35个,其中属国家级重点种畜场的有3个。35个场中,有两个种畜场建于上世纪30年代。
猪市场>>>洋“八戒”抢滩蓉城
2012年7月,800多头加拿大的原种猪运抵成都。该加系猪优点是生长周期短、瘦肉率高、繁殖能力强。这批种猪通过3个月隔离后繁育后代,下一代又被卖至其他种猪公司。该加系种猪的后代今后主要供应成都市场,但要想在市场上买到这些“洋基因”的猪肉,则要等到3年后原种猪的曾孙代长大。
【四川土猪】四川土猪按照地域主要分为四类:内江猪、成华猪、雅南猪及藏猪
【保种场的成华猪】上世纪80年代两三百头种猪,上世纪90年代几十头种猪,目前120头母种猪14头成年公猪
土猪未来>>>杂交改良让它长得快一些
记者从成都市农委获悉,成都市政府将在彭州市九尺镇新建成华猪保种场,建成后将对地方优良品种成华猪进行保种选育。成都市农委畜牧处处长蒋德阳表示,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
成都市农委畜牧处相关负责人称,为了让土猪更适应市场,一种办法是对成华猪进行杂交改良,让它长得快一些瘦一些;另一种办法是让市场接受它,让它规模化养殖、批量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