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反刍动物 » 正文

为何“外国的”有毒也吃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7-08  

  导语: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可谓打出了一记监管“重拳”,让人看到希望。不过,构建经得起考验的监管体系是个系统工程,不是进了药店就能打消疑虑。

  资料图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上,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讲述了一件让其"非常受刺激"的事:当专业人士说,外国的食品也有问题时,有网友发言,"外国的有毒也吃,中国的就不吃。"

  国内部分消费者在食品领域的此类心理,在奶粉一事上表现得极为典型。尽管国外奶粉也曾被曝出安全问题,比如今年年初新西兰奶粉就曾深陷"双氰胺门",尽管相关部门多次抽检声明国内主流品牌奶粉质量百分百合格,但年轻父母们还是宁愿省吃俭用,托朋友、找代购去买高洋奶粉,不愿就近购买国产奶粉。

  外国的月亮不见得就比中国圆。但若因此指责消费者崇洋媚外,似乎有失公道。消费者对洋奶粉趋之若鹜,背后反映的是对国产奶粉的极度不信任。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乳品在近5年的时间里不断曝出负面新闻,质量安全问题频繁考验着为人父母者的耐心,也不断削减着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事关孩子生命健康的奶粉问题上,消费者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用脚投票--将票投给更放心的洋奶粉。

  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历久难消,损害的不只是国内乳企本身的利益,消费者一样被伤害。洋品牌抢占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价格越涨越高,消费者要为全球最贵的奶粉买单,有时还要舍近求远地去海外抢购。不少国家和地区为此出台"限购令",还有不少厂家因看重洋奶粉的高利润而打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主意,在国外注册品牌而在国内贴牌生产。"限购令"和"贴牌洋奶粉"的出现,让中国食品行业脸上无光,消费者要给孩子找放心的"口粮",更需要劳心费力。

  为挽救信任危机,社会各方付出了不少努力:国内乳企自证清白、政府查处打击问题奶粉、专家学者为国产奶粉正名 但信任一旦撕裂,弥补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仅靠国内乳企自律、一份报告和一些专家的发言来重建公众对国产奶粉的信心,结果可能只是杯水车薪。破解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需要更多实实在在、切中要害的"药方"。

  公众对国产奶粉失望之处,在于质量难以让人放心,而信任链上的短板则主要是严格的监管体系的缺位。为什么国外发现问题食品,其消费者并未出现普遍恐慌?关键是对其监管体系的信任仍很坚挺。近日,我国明确将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来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试行药店专柜销售,可谓打出了一记监管"重拳",让人看到希望。不过,构建经得起考验的监管体系同样是个系统工程,不是进了药店就能打消疑虑。除了政府部门的监督外,还应引入社会组织、消费者全方位监督,尽可能公开透明。除了在流通环节突破外,还需在生产环节下功夫,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奶源安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要求消费者理性选择、理性消费。

  赢回消费者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愿当前的这种不信任能让国产奶粉生产流通企业乃至食品行业企业都感受到"刺激",继而全力补短板,重塑行业信誉。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