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牛是陕西特有的地方优良品种,位居我国五大地方黄牛品种之首,列入全国优势畜产品范围。近年来,陕西省充分发挥秦川牛良种资源优势,把秦川牛产业开发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
2008年以来陕西省农业厅依托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推广肉牛产业发展的“秦宝模式”,秦川牛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省秦川牛存栏规模达到100万头,年产值20多亿元,带动了100多万户农民增收致富。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完善全产业链
“为农民开拓致富之路,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在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展览大厅,记者看到了一个现代肉牛企业的使命。秦宝牧业自2004年成立以来,经过7年发展,探索出一条从农场到餐桌全程产业链的肉牛生产经营模式。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企业做全程产业链不是最佳选择,它导致管理、资金、技术等太过分散,但基于当前我国一家一户分散养殖、基础母牛紧张、牛源下降、选育技术不完善、牛肉质量安全问题频现等现状,龙头企业需要做全产业链突破行业发展困境。”陕西秦宝牧业副总经理曹晖说。
从农场到餐桌,“秦宝模式”既保障了产业链初端的牛源问题,又塑造了良好的终端品牌形象,更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牛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目前,陕西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为集秦川牛良种繁育、标准化育肥、规模化屠宰及牛肉精深加工、餐饮连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肉牛产业企业,依靠龙头企业强大的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基地建设服务能力,带动了陕西整个肉牛产业发展。
以养殖大户为支撑,解决牛源瓶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肉牛育肥期长,养殖成本高,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加之肉牛屠宰混乱,‘弑母杀青’现象严重,牛源不足问题成为制约肉牛企业发展的瓶颈。”曹晖说。
秦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采用直线育肥和短期育肥相结合,以养殖大户为支撑,解决牛源不足问题。
“秦宝模式”下的直线育肥主要是公司与基地村合作进行,公司采用冻精为基地村的母牛配种,母牛怀孕产出杂交改良代――秦宝牛,农户饲养犊牛4-6个月后,公司即收购进行直线育肥。秦宝牛直线育肥业务是保障公司高档牛肉产品雪花牛肉生产的核心环节。短期育肥主要是通过活牛交易市场或专业养殖场收购秦川牛,分类进行短期育肥后屠宰,进入中端消费市场。
高端市场是秦宝公司盈利的关键所在。为保障秦宝牛直线育肥业务顺利进行,秦宝公司在陕甘宁地区大力发展能繁母牛在5头以上养殖大户,建立秦宝牛基地村,目前可控能繁良种基础母牛5万头以上。据了解,去年企业销售额达3亿元。
“秦宝模式”在陕西推广以来,推广区内肉牛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新增百头规模肉牛养殖场35个,在建300头规模育肥场8个,存栏1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3000户,其中存栏基础母牛5头以上的规模户680户。“秦宝模式”促进了陕西秦川牛生产由传统庭院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重大变化,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推广标准技术
“传统粗放的养殖方式难以适应肉牛产业发展需求,秦宝公司积极引导养殖大户成立并广泛加入肉牛养殖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立肉牛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技术服务站、形成冻配改良技术服务网络,定期对农户进行培训、有效提高农民饲养水平,减少市场中间环节,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合作。”曹晖说。
公司坚持技术服务网站到村,优惠政策到户,技术培训到人,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肉牛订单收购,价格适当优惠,注重发展合作组织,全方位服务农户发展产业,形成了企业与农户一体发展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通过饲喂方式的改变与管理方式的提升,每头牛年平均纯利润达到2500元,为养殖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600多万元;通过牧草青贮、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等措施,每户养殖户间接增收2000多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项目实施区内为企业提供中高档育肥牛5000头,使企业销售增收60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上缴税收300多万元。同时,模式的推广较好地利用了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配套发展沼气产业,加快肉牛养殖向生态化与循环模式发展,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社会与生态效益显着。
此外,省农业厅下派干部,在模式推广县区牵头成立“秦宝模式”推广指挥部,协调政府、企业、农户各方资源推动工作,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经费;秦宝牧业公司专门成立牛源发展部,在项目区建设专业技术服务网点和服务队伍,全力跟进产业发展;当地政府负责对农户的宣传发动、优惠政策的兑付等,从而形成产业发展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