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反刍动物 » 正文

蒙牛拉长河北武强奶业产业链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3-29  

  立项、环评、土地、规划等前期手续15天完成;

  从开工到开业,仅用了15个月;

  从开业到目前短短5个月,奶制品产量达到2.3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7亿元;

  蒙牛集团(衡水)高端奶暨现代牧场项目成功落户武强,并开花结果。河北省农业产业链布局催生央企入冀的双赢对接之路。

  近年来,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2012年,该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5470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5%。但不容回避的是,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能力亟待提升。

  监测数据表明,在2012年全省农业主导产业销售额中,龙头企业的销售额比重只占50.4%,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科技水平偏低和经营结构单一,直接影响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品牌效应的扩展。

  对河北省农业产业化而言,蒙牛落户河北,一方面提高了企业集成创新能力,释放出引进技术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提升了当地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凸显了龙头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中的带动能力和品牌效应。

  牧草种植现代化、奶牛养殖集约化、牛奶加工智能化,推动奶业生产转型升级

  偌大的生产车间,机器人忙碌地工作着,一盒盒精品牛奶“排着队走出”生产线,被装箱运走。

  “这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生产环节没有一个人。”3月16日,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斌告诉记者,牛奶产量每小时达到2.4万包(盒),日加工鲜奶500吨。“这是目前乳品业工艺独一无二的杀菌奶生产线,我们叫它‘一步法新工艺’。”

  据王斌介绍,蒙牛项目主要包括建设万亩牧草种植基地、三个存栏万头高标准奶牛牧场和一座乳制品加工厂,引进6条国外先进生产线,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奶市场,经营模式为牧场、加工厂一体化的“前牧后厂”经营模式。牛奶从牧场通过管道输送到加工厂加工包装完毕只需要24分钟。生产线还具备独立清洗功能和关键故障的“自我体检”功能。

  提到仓库,人们也许会想到许多忙碌的身影。但在9000吨的立体仓库里,却没有一个人,没亮一盏灯。“包装、码垛、仓储均采用自动控制,由机器人进行人体模拟码垛。”王斌说,采用自动装箱机器通过链条传输,现代化的库房管理系统进行入库和出库管理,实现了生产在线数据采集管理和产品质量追踪、追溯性功能。

  “前牧后厂”,牧场在哪里?

  与乳制品加工厂东邻的奶牛牧场,1万头来自新西兰的奶牛在这个新家里悠闲地吃着草料。

  奶牛饲养管理按照世界最先进的以色列和美加系模式运营,奶牛全部为新西兰进口奶牛,高端奶蛋白质含量将达到3.8%以上,达产期年产奶量为15万吨,原奶质量标准达到国内蛋白含量的最高水平。

  记者看到,一些奶牛排着队走向挤奶机器人。挤奶采用全自动的智能设备完成整体的挤奶过程,最大限度减少了过程中的人员交叉污染。

  “这是一条绿色产业链,在这里实施‘三化’。”王斌介绍,在这里,奶业生产按照“三化一品全循环”模式运作。“三化”即牧草种植现代化、奶牛养殖集约化、牛奶加工智能化,原奶通过全封闭管道输送至工厂,避免了二次接触。绿色牧草饲养优良奶牛、奶牛粪便还田、再生好品质的牧草,形成一个全循环的绿色经济模式。“一品”即生产的产品为高品质牛奶,高端奶蛋白质含量可达到3.8%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记者看到,1万亩牧草种植基地已经有苜蓿的嫩芽冒出,在这块土地上,将全部种植高端苜蓿和青储玉米。

  借势央企谋绿色发展,盐碱地上崛起生态产业城

  3月16日,武强县和谐牛场,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在牛圈里回荡。“对牛弹琴也不错,对产奶有好处。”武强县和谐牛场总经理周庆祥笑着对记者说。

  和谐牛场现在是蒙牛的奶源供应商。与蒙牛合作前,牛奶主要供应石家庄的奶制品企业,每次要跑上130公里,而现在只有5公里的路程。蒙牛派出专人对和谐牛场进行技术帮扶,对奶牛进行体细胞检测等管理,每头奶牛日产量由过去的平均21公斤增加到25公斤,并且因为质量提升,原奶价格每公斤上涨0.3元。

  上午10时许,60吨鲜奶送到了蒙牛。周庆祥给记者算了笔账:奶厂一天产奶60吨,一天多收入1800元,一个月5万元左右,一年下来60万元。“这还不算省下的交通费。”周庆祥说。

  与和谐牛场一样,武强县47家奶牛养殖厂成为蒙牛的奶源供应伙伴,每天供应鲜奶200吨。

  蒙牛改变的不仅仅是养殖户,同样改变着武强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带动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

  记者在武强县北大洼孙庄乡看到,这片过去只长碱蓬的盐碱地上,崛起了一座生态产业城。“蒙牛的落户,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将改变衡水乃至我省长期以来的乳制品结构单一化和同质化现象,使乳制品种类趋于多元化、合理化。”衡水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建明说。

  蒙牛的到来,加速了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武强县提出,以蒙牛集团为龙头,打造集饲草种植、奶牛饲养、乳品加工、肥料转化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打造存栏1000头的奶牛基地20个,存栏5000头的奶牛基地7个,存栏1万头的奶牛基地5个,发展县域及周边饲草种植20万亩,建设有机肥处理厂、大型沼气池30个,并组建大型的牧业公司和物流公司,形成“饲草基地-奶牛牧场-加工厂-物流基地”的全产业链条。

  为此,武强专门制定了支持重点项目发展财政优惠政策,每头奶牛给予4000元的补偿,鼓励村民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每购进一头奶牛,合作社为其提供担保贷款5000元,申请扶贫周转资金5000元,社员自己只需投入3000元左右就能购进一头优质奶牛并进驻养殖基地。

  当地百姓的生活也在改变。“基地共带动全县养殖户2300户,养殖户一头奶牛卖奶年纯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繁育奶牛每头平均年收入2000元以上。”武强县第十一扶贫奶牛基地的张海龙告诉记者,过去扔掉的玉米秸秆现在都成了奶牛饲料,1亩地的玉米秸秆能卖到350元-420元。“蒙牛项目全部完成后,养殖规模将达到3万头,可增加5000-8000人就业,还会带动草料种植、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饭店宾馆等相关产业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斌表示,1头奶牛需要7亩地配套,3万头奶牛将会发挥巨大的带动作用。随着养殖业的兴起,预计将带动人工草场种植3万亩以上。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