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业动态 » 正文

黑龙江齐齐哈尔富裕县出台2013年推进奶业发展的工作意见

  作者: 来源: 日期:2013-02-27  

  为稳定和加快全县奶牛业发展,近期富裕县制定出台了《2013年推进奶业发展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奶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工作和组织领导。

  意见确立了今年奶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当前解困,着眼长远发展的原则,突出大型牧场、规模牛场和合作社建设三个重点,依靠增加投入、完善政策和强化服务三个措施,有所重点地稳定奶业发展基础,有的放矢地落实推进奶业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态势迅速好转、存栏下滑得到控制、规模经营实现突破、鲜奶质量稳步提升、奶业税收持续增加、产业水平提档升级的目标,确保奶业长远持续平稳发展,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意见明确了今年奶业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

  一、推行规模经营,加快饲养方式转变

  把推进奶牛规模经营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快奶牛饲养方式转变,通过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进一步增强奶牛业发展潜力。一是鼓励大型牧场建设。对已有意向性的上海光明乳业、翱兰国际和延华生物大型牧场建设要加快洽谈进程,出台单独政策、重点扶持,力争2013年启动大型牧场建设项目,利用其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快速增加奶牛存栏和鲜奶产量,提高发展水平,为全县奶牛业发展树立样板、指引方向。二是推进已建牛场达效。对已建成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要通过提高奶价、集中扶持等措施,确保尽快达产达效。三是加快规模牛场建设。通过宣传引导、利益驱动、奶价拉动、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步伐。2013年,全县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8个。四是扶持牛场扩大规模。对已建和计划建设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国土、规划、房产等有关部门要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使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能把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办理抵押贷款,有效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按照《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奶牛业的实施意见》(齐政发[2010]25号)规定,对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奶牛合作社用电享受农业生产电价(每度电0.469元)。在加快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小区由分散饲养向统一饲料过渡,再向应用TMR饲喂过渡或直接实现应用TMR饲喂,逐步把小区全部发展成家庭牧场,进而提高奶业生产水平。2013年,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牛存栏要达到1万头以上,优质鲜奶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

  二、依托合作经营,稳定奶业发展基础

  把组建奶牛合作社,推行“六统一”(统一建立档案、统一防疫灭病、统一用精质量、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销售鲜奶、统一核算经营)模式生产作为奶业长远发展的过渡形式和稳定当前奶业生产的重要措施,依靠合作经营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奶牛存栏,保住现有基础牛群。一是巩固现有合作社。对运行良好的绍文齐心、友谊大哈洲和登科、忠厚农乐、二道湾镇平安、富裕镇牧新及塔哈镇小哈柏等7个奶牛合作社,要进一步挖潜提效,促进健康发展,为全县树立样板,做出示范。二是加快组建合作社。积极推广已有奶牛合作社运行模式,以机械化榨乳站辐射半径为基本单位,组建奶牛合作社,全面推行“六统一”模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刺激养殖户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稳定奶牛存栏和奶业发展。三是推进合作社转型。在加快奶牛合作社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合作社成员辟建小区,实现由分散饲养向集中饲养过渡,再向家庭牧场过渡,或直接通过奶牛托养、组建奶牛养殖联合体等形式建设养殖小区,发展家庭牧场,全面推行规模经营和标准生产。四是扶持养牛大户发展。要积极扶持奶牛存栏10头以上(产奶牛5头以上)、月商品奶量2吨以上的养牛大户发展(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除外),根据月交售到乳品加工企业商品奶量,县财政和乳品加工企业给予鲜奶价格补贴,月交售到乳品加工企业商品奶量达到2吨的每吨补贴50元;2吨以上、4吨以下的每吨补贴100元;4吨以上、8吨以下的每吨补贴140元;8吨以上、12吨以下的每吨补贴180元;12吨以上的每吨补贴200元,奶价补贴资金县财政和乳品加工企业各承担50%,实行商品奶量日统计、月公布,补贴资金按季度发放。县财政局、县奶牛产业化办公室和乳品加工企业共同负责商品奶量核定和补贴资金测算工作,县财政根据测算结果按季度拨付补贴资金。同时,对产奶牛超过80头的养牛大户,县政府和乳品加工企业积极扶持引导其建设家庭牧场,优先解决用地、优先申报项目、优先给予补贴政策。

  三、突出饲草饲料,完善奶业基础建设

  饲草饲料是推行奶业标准化生产的关键,更是提高奶业生产水平的结点。为此,要围绕规模经营和合作社两个重点模式,进一步加快饲草饲料产业发展。一是加快草原建设步伐。紧紧抓住国家草原奖补机制实施的有利契机,通过发放禁牧补助(每亩6元)、牧户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每户500元)和牧草良种补贴(每亩10元)等措施,增加草原改良建设的投入,提高草原生产力水平,鼓励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奶牛合作社改建草原,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物质基础。二是提高青贮生产水平。通过给予良种补贴(每亩10元)和收获机械补贴(国家补贴30%)等措施,鼓励发展青贮饲料生产。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奶牛合作社要根据自有奶牛存栏和发展计划种植青贮玉米,保证每头牛种植2亩青贮、储备6吨青贮饲料。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制定青贮利用方案,通过自种自用或他人代种的方式落实好青贮饲料,保证应用TMR饲喂需要。三是加快苜蓿产业发展。通过给予种子补贴(每亩50元)和机械补贴(国家补贴30%、省补贴20%)等措施,加快苜蓿产业发展。要继续扶持绍文万亩苜蓿基地和塔哈镇马岗草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奶牛合作社与其签订订单,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高奶业饲料利用水平。要引导鼓励奶牛合作社发展苜蓿生产,走奶牛合作社和草业合作社有机结合的路子,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水平,增加养殖效益。要抓住省苜蓿产业规划实施的有利契机,不断扩大苜蓿种植面积,提高生产水平,逐步把苜蓿产业发展成与奶业相互配套、相互拉动的大产业。

  四、采取灵活方式,有效增加奶业投入

  规模经营是今后奶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制约规模经营发展的症结是投入问题。为此,要建立灵活有效的投入机制,推进奶牛规模经营发展。一是利用贷款。抓住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开发银行以及四方利欧等投资公司增加对牛场和合作社建设投资的有利契机,提前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沟通,利用贷款加快我县奶牛规模经营发展。二是政府投入。整合相关奶业扶持政策,加大对奶业的投入力度。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牛存栏达到300头以上,购置了TMR设备、实现统一饲料的每个补贴20万元;推行“六统一”饲养模式的奶牛合作社每个补贴10万元;购置全混日粮制备机每台补贴7—8万元;购置大型青贮收割机每台补贴5—6万元;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牛合作社和达到标准的养牛大户贷款新购奶牛省财政给予70%贴息;新建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经过验收达标,存栏500头以上的每个奖励乡镇3万元、存栏300头以上的每个奖励乡镇2万元,完不成任务的每个罚2万元;组建奶牛合作社经过验收达标,每个奖励乡镇1万元,完不成任务的每个罚1万元;以2012年实际完成商品奶量为基数,超出基数部分每吨兑现服务费20元。

  五、应用价格调节,推进奶业标准生产

  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扶持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增加优质鲜奶总量,为企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充足原料,增加奶业税收水平。一是提高鲜奶收购价。普通机械化榨乳站在全省最低保护价的基础上,根据生鲜乳理化指标考核结果,奶站到户价每公斤可提高0.10—0.15元;经验收合格的奶牛合作社在按质论价基础上,奶价上不封顶;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根据生鲜乳理化指标考核结果,鲜奶收购价格比普通奶站每公斤提高0.20元,应用TMR饲喂的实行优质优价,每公斤3.40元以上,上不封顶。二是提高奶站服务费。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日奶量在1.5吨以下的,服务费每吨400元;日奶量在1.5吨以上、3吨以下的,服务费每吨450元;日奶量在3吨以上、4吨以下的,服务费每吨500元;日奶量在4吨以上的,服务费每吨550元。三是提前预借奶资。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日奶量达到1.5吨以上的,可提前预借1个月奶资,扶持小区购牛引牛。以上三项措施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意见还确定要进一步加大对奶业发展的领导力度,强化宏观调控,努力优化奶业发展环境。一是成立组织。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县领导为组长、畜牧、财政、发改、国土、农电、规划、房产、信用社等部门和十个乡镇为成员的推进奶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协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具体负责推进奶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指导服务、情况反馈、督导检查。二是目标管理。把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奶牛合作社、鲜奶和优质鲜奶产量等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乡镇,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标准,实行目标管理,年初立标,年末对标,严格兑现奖惩。三是层层包保。对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和奶牛合作社建设,实行部门及干部包保和乡村干部包保,工作成效显著的包保部门给予重奖,包保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包保部门给予批评,包保干部年末考核不能评优。四是阶段推进。乡镇要层层分解奶业发展指标,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要落实建设主体,奶牛合作社要落实责任人,鲜奶和优质鲜奶产量要落实到村屯和养殖场(小区),同时根据任务指标制定阶段目标,一段一对标,一段一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各项任务指标如期完成。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