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只獭兔或闭目养神,或抓耳挠腮,或嬉戏打闹;一排排新建的兔舍整整齐齐,身穿白色隔离衣的胡棋礼一会儿添水、喂食,一会儿逗逗兔子,陶醉在独有的快乐之中……
“兔子不仅投资少而且见效快,基本上60天左右就可以出栏。目前,肉兔在市场上的行情非常看好,现在每天都有打电话订货的。”日前,在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邢沟村,大学生村官胡棋礼站在自己的养殖基地里兴奋地对笔者说。
亲自动手建基地
2010年,为了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大学毕业的胡棋礼,放弃了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淅川县当了一名“村官”。如何改变村里落后的现状?胡棋礼开始寻求致富之路。
全鹏飞是胡棋礼的好友,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从事兔业养殖。经过他的推荐,胡棋礼先后考察了驻马店、河北等地的兔业养殖基地,又上网广泛搜寻资料,细心查证,终于有了主意:既然养兔成本低、风险小、利润高、见效快,干脆投身兔业养殖。下定决心后,胡棋礼说服全鹏飞做自己的技术员,和自己一起在家乡大干一场。
经过前期的资金筹措,2011年5月,胡棋礼在马蹬镇邢沟开始建设自己的兔业养殖基地。基地选址在半山坡上,两个年轻人为了节省费用,不请工人,一切亲自动手:租来挖掘机,挖山碎石,步步推进,几经反复,总算修出了路基。之后,每天拿着铁锨、锄头铲土垫路。借来村民的三板车,把水泥、沙、砖等建筑材料一车车地拉上山后,又亲自砌墙和粉刷,山上山下,不知往返了多少次。“有时候忙起来饭都忘了吃,每晚躺在床上累得动弹不了。”几个月下来,人晒黑了,手上磨得全是血泡。几个月后,一个占地20亩,有7间厂房的养殖基地有了模样。
2011年7月底,第一批140只獭兔住进了崭新的兔舍,可当时胡棋礼的宿舍还没盖好。为了方便照顾兔子,两人干脆把床支在兔笼旁边,开始了与兔子“同居”的生活。起初,兔子排泄的气味让胡棋礼很不习惯,两人呕吐不止。渐渐地,胡棋礼觉得闻不到那种气味反而心里少点什么。每天晚上睡觉,两人都会铺个塑料布在身上,“这样既能防蚊虫叮咬,还能防雨。”胡棋礼说出了他们的生活小窍门。
创新养殖方法
胡棋礼养兔和普通的农民可不一样,从他的养殖设备我们便可略窥一二。
他的养殖基地选在山坡上,一是出于成本的考虑,二是因为山坡上种草方便,通风效果好。为了让兔子能有舒适的生存环境,他给兔舍的窗户装上防蚊网;为了使兔子夏天不受热,他用三合板给兔舍吊了顶做了隔热层。在外出学习考察的基础上,胡棋礼在兔业养殖上进行了3点创新:第一,在兔笼上,利用山区优势专门定做草架,丰富了传统兔笼只有饮水器和料盒的形式;第二,从过滤饮水、配制营养饲料、为幼兔接种疫苗、及时清理粪便等方面确保兔子健康成长;第三,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行电脑管理,为每只母兔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从防疫、配种到出售的详细情况。此外,胡棋礼还数次邀请郑州的养殖专家来他的养殖基地,现场指导养兔技术。
母兔怀孕是胡棋礼最开心的时刻,也是他最辛苦的时期。每当有母兔怀孕,胡棋礼总会专门到十里外的镇上买上一车胡萝卜,回来擦成丝给母兔补充营养。夜里多次起身查看母兔的情况,一旦发现母兔尿湿了产箱里的麦秸,他便迅速更换,以免小兔出生受冷。胡棋礼养殖基地使用的产箱也是对传统产箱改进优化后专门定做的。
在平凡中坚守梦想
自从开始养兔后,胡棋礼每天的生活就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既要照料兔子,还得做好自己村官的本职工作,但他从没嫌苦喊累。和他同批的村官有的考上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的应聘到企业工作,陆续离开了农村,他却坚守在基层为农民排忧解难,扎根在乡村发展兔业养殖。
为了方便照顾兔子,胡棋礼甚至将宿舍搬到了养殖基地。女儿8个月的时候,胡棋礼不顾妻女,跑回养殖基地照顾兔子,就连大年初一都是和兔子一起度过,全鹏飞说他活生生就是一个“兔爸爸”。
随着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胡棋礼和全鹏飞踌躇满志,决心在养兔规模和效益上大做文章,自己做饲料,自己做兔肉、兔皮、兔毛加工,打造产、销、加工为一体的一条龙产业。目前,胡棋礼投入的资金有60万元,兔子的数量接近3000只。而他的最终目标是,场存量达到1万只,一年至少出栏2万只兔。
“我要建设淅川县最大的兔业养殖基地,然后通过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刚刚30岁的胡棋礼豪情满怀,精心描绘着自己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