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中地种畜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中地种畜”)顺义牧场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后简称“奶牛体系”)与中地种畜合作建立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农业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评价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农业部畜牧业司王宗礼副司长,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王锋副主任,全国畜牧总站饲料评审处王黎文处长,北京市农业局畜牧管理处梅克义处长,奶牛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李胜利教授,中地种畜张建设董事长出席授牌仪式并为三个试验基地分别授牌。参加本次授牌仪式的还有部分合作企业、奶牛体系首席办公室和中地种畜的工作人员、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及相关媒体50余人。授牌仪式由奶牛体系首席秘书、中国农业大学曹志军副教授主持。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全国农业院校科技的领头羊,多年来一直秉承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理念,在科研和服务产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以李胜利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奶牛体系,紧紧围绕制约我国奶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以奶业生产急需的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积极加快奶业技术示范与推广,为我国奶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奶牛体系一直在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模式,奶牛体系和中地种畜建立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试验基地、农业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效性评价基地和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为奶业科技进步、饲料产品安全性评价以及研究生科研创新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李胜利教授首先对在试验基地建设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政府领导、中地种畜及其他合作企业表示感谢。然后介绍了奶牛体系的工作进展和成果以及试验基地的建设情况。目前试验基地开展试验的能力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支持试验基地建设,中地种畜提供专门的牛舍,实验室及办公室,并投入大量资金安装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奶牛采食量自动记录系统(RIC)。合作企业也捐赠了奶牛电子称重系统、犊牛初乳灌服系统及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等。李胜利教授表示试验基地今后将为国家奶业科学研究和产品安全性验证试验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
张建设董事长介绍了中地种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中地种畜由引种发展成自养奶牛,顺义牛场现存栏奶牛3700余头,头胎奶牛年均单产8.5吨。牛舍共分10个区,每区可饲养奶牛近300头,犊牛岛400余个。建有2个并列式挤奶厅(2×48位,2×8位),采用冷排瞬间制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生鲜乳。为了进一步以科技带动生产,建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并表示企业在科研方面将继续加大投入,计划在2015年实现公司奶牛存栏头数达到5万头。
王宗礼副司长首先代表农业部畜牧业司对三个基地的授牌和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表示祝贺,并对中国农业大学及李胜利教授科研团队对中国奶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希望校企双方进一步落实农业部“科技促进年”活动,实现强强联合,成为行业内校企合作的典范,这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奶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升奶牛科研的水平。最后预祝双方合作良好,喜结硕果。
梅克义处长希望试验基地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建成科研试验基地、示范展示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和北京市的奶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还表示在种业发展、节能减排、农机补贴、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政策方面都将给予支持。
北京奥耐尔营养科技有限公司孟秀荣总经理代表合作企业发言,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奶牛体系和试验基地建设工作,实现互惠共赢。
授牌仪式之后,参会人员在顺义牛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顺义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