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孙耿开建黄河北最大肉牛养殖基地
“半个月之内,一期工程的880头牛将全部运来。”济阳县孙耿镇堤口村的村支书杨怀中自豪地说,他们村正在建设黄河以北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堤口村是个回民大村,前些年有村民建了几家小企业小作坊,污染环境。自2008年杨怀中当上村支书后,整顿了秩序,坚决取缔了这些导致污染的小作坊,并投资建设了肉牛养殖基地,为村民创造了就业的机会。
肉牛从内蒙古或东北运来
11月12日,记者来到孙耿镇堤口村肉牛养殖场。一进大门,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有人忙着喂牛,有人忙着扯线缆,有人盖饲料房……
堤口村文书杨海亮向记者介绍,现在看到的是一期工程,明年还要建二期和三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共有10个牛棚,每个牛棚可容纳88头牛。现在已经运来200多头,预计半个月之内880头牛将全部到位。
据了解,880头牛都是从内蒙古或东北地区运来的,岁数大都在2年左右,肉质鲜美,比当地的肉牛要好得多。杨海亮称,养殖场主要给这些牛喂玉米秸秆,掺少量的饲料。他指着西边的塑料布说,储藏在下面的就是玉米秸秆饲料,当玉米秸秆还是绿色的时候,就搅碎储存起来做饲料。比较胖的牛喂上2至3个月就可以卖了,比较瘦的需要喂上半年才行。
养殖场“犄角旮旯”都在监控中
在养殖场里,很多工人正在安装线缆,原来这是在搭设监控摄像头。杨海亮告诉记者,每个牛棚里安装两个摄像头,除此之外,两个大门和四边的围墙上也会安装一个摄像头。“有了监控,不用出门就能看到养牛的全过程了。”
记者了解到,肉牛养殖场是今年8月份开始建设的,无论是牛棚,还是饲料房都是档次比较高的。记者看到,整个养殖场都是水泥地面,蓝色的牛棚,整体采用钢结构材料,食槽区呈直线型,待牛吃完饲料后,工人用水一冲就干净了。饲料房正在建设中,预计半个月内即可完工。
杨海亮告诉记者,由于堤口村是回民村,村民对牛肉的需求量比较大,所以一期工程10个牛棚的880头牛仅可以满足本村村民的需要。如果外面的人也来这买,牛肉将供不应求。因此,明年建设的二期、三期工程,将增加几十个牛棚。等到规模足够大时,村支书将带领他们发展牛肉深加工。购置冷库,分割牛肉,按不同的等级进行销售,既实现了精细化加工,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大老板”受邀回乡领村民致富
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工人,还是合伙人都不断提到一个人 杨怀中,他是堤口村村支书。村民对他充满了尊敬与钦佩,都说他挣了钱还不忘带领家乡父老致富。
今年8月份,杨怀中一人拿出200多万元,并以自己公司做担保,帮助村里几个合伙人从银行获得500万元贷款,共同投资建设了肉牛养殖场。
记者在电话采访中得知,杨怀中建设养牛场的初衷并非想要建一个规模多大的养牛场,而是给村民创造一个实实在在能挣钱的渠道。
今年46岁的杨怀中告诉记者,他高中毕业后在老家做皮革生意,赚了钱后去了济南,承包了一个炼油厂,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后,2004年投资了两家工程公司和两家投资公司。这几年事业做得红红火火。2008年,杨怀中接到镇上的电话,镇上邀请他回村里担任村支书。镇上领导说,希望他能回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杨怀中坦白地说,自己的生意做得好好的,生活挺自在的,突然回去管理一个村子,自己开始并不愿意。可是他转念一想,毕竟这个村子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杨怀中最终回到村里当起了村支书。
给村民发福利,为创业人员作担保
上任后,杨怀中决定先带领大家寻找致富渠道。如果有村民想外出打工,他负责介绍工作;如果有村民想做点小生意,他帮忙协调贷款。在他的带领下,村里逐渐富了起来,村里的环境大大改观。
对于特别贫困的家庭,杨怀中每年给他们发福利。全村一共6个大队,每到过节,他从每个大队里选出10家贫困户,发给每家一袋米,一桶油,这些钱都是杨怀中一人垫付的。自从当上村支书后,每月400多元的工资,他也从来不要,都给了村里的贫困户。
但是,杨怀中发现,用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并不能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因此他决定为村民找个致富的门路。
今年上半年,堤口村取缔了几家污染企业,空出来一片地。杨怀中和村里人一商量,觉得建个肉牛养殖场不错,一头牛可以赚2000元左右,养上10头牛,就可以赚2万元了。说干就干,8月份他就带领村民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杨怀中称,一期工程的主体已经建完,可以解决30多人的就业。以后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