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生猪及猪肉 » 正文

规模化应对“猪周期”是个伪命题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1-15  
猪场规模化是应对猪周期的特效药,在业内似乎成了众所周知的真知灼见,但任何未见结果的假设都值得再三推敲,就如中国的经济,吹捧者众多,唱衰都亦不乏其众,十年前唱衰中国经济已可证明是完全错误的,而今日唱衰论调,我们可以嗤之以鼻,但定论毕竟要假以时日,等盖棺之日,任何未到盖棺之日便强行以塞众目,以堵众口之论,无异天方地圆之说,贻笑后人。

  养猪业近几年的兴旺崛起,使人们称之为朝阳行业,“朝阳”一词用得有失偏颇,所谓朝阳行业,是古之未有,今始兴盛的行业。而猪的出现,诗赋上认为是盘古开辟鸿蒙之初便有,猪的驯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世世代代,人群居之地,便有猪的散养。时至今日,规模化方兴未艾,但养猪这一古老行业更应喻之为日行中天、光照天下。“朝阳”行业理应赋予周边行业,诸如饲料、兽药、疫苗等行业。

  今日不谈月落日升,单就业内阔步前行的规模化养猪是否能够有效应对猪周期发表本人浅见,规模化是相对以往农村家家户户散养而言,假定规模化确实能够避免生猪价格的猪周期,那么规模化对立于散养,弦外之音就是,形成大起大落的猪周期的罪魁祸首就是散养,其理论基础是,农户的小农意识造就猪周期,市场向好时,一哄而上,市场趋淡时即作鸟兽散,从而使得生猪存栏量以供应量极不稳定,影响供需平衡,于是乎生猪价格起起落落,永无宁日。

  若有体恤之心,将猪周期落罪于农户散养,罪名可加,但不会指责。若体恤之心浓厚,便要站出来为农户散养开脱罪责。在自给自足的社会,农户可以自得其乐,而如今经济大潮中,社会成为一整体,互为连系,农户陷于弱势地位,市场一旦有缺口便蜂拥而入,因为这是他们唯数不多向外界索取生活资本的机会,然而,这种机会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市场瞬间急转之下,变成巨兽的血盆大口将之前获得的资本吞没。市场的无情,最受伤的还是弱势的农户。

  80年代,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生猪市场开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猪业步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期至今不过三十年,而猪价大幅波动出现于进入新世纪以来,也就是说直到新世纪我国的猪肉的供应出现过度饱和的状况。同时,新世纪以后,规模化进程加速,这个进程加速的过程跟猪价波动相为呼应,因此,也可以理解为,规模化与猪价大幅波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流行的一种论调是,规模化是摆脱猪周期这一魔咒的良药。我看未必,其一,就如前文所说,我国猪价大幅波动跟规模化进程是同一个步调; 其二,规模化,只是集中生产,相对散养有成本优势,市场调节灵活度还不如散养,但当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也就是说市场经过角逐变迁,只剩下适者的阶段,散养必然从竞争的舞台上消失,进入规模化猪场比拼耐力的时期,散养没有设备与人员安排的压力,随兴而来,败兴便走,而规模化猪场一旦投入便难以抽身,存栏量的主要考量因素不是出于市场的需求,而是出于设备、人员的利用率。其三,活例为证,美国99%以上出栏生猪是由规模化猪场提供,同时生猪期货体系成熟,但近几年依然出现了大幅波动。

  规模化是市场的选择,市场的选择在经济学上是最优的结果,是一个相对态而不是绝对态,它保证竞争的充分,却不保证盈亏的空间。规模化之所以不能成为市场的舵手,在于信息的不流畅,在于无法进行整齐划一的调整。未来,散养退出主战场,规模化猪场之间的鏖战将为市场增添一份波谲云诡。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