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稻鱼共育、稻鳖共育等生态种养新模式、晚稻超高产新品种、精确定量栽培新技术等的示范推广,提高规模种粮农户的种植效益,促进水稻产业发展,11月1日,杭州萧山区农业局联合南片部分乡镇分管粮油生产的农技员、浦阳江生态经济区规模种粮农户,以及农技推广中心、农科所、种子站有关技术人员召开“稻鱼共育暨晚稻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
观摩小组首先来到位于戴村镇南三晚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区农业局粮油专家夏国绵向大家介绍了“甬优8号”、“甬优12”、“甬优538”等超级稻新品种,其中,“甬优538”实际产量有望突破每亩750公斤,高产部分可达到每亩800公斤,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增收700~800元。据了解,明年我区将加大示范推广该品种杂交晚稻,多点示范“甬优1140”和“甬优1540”等新品种。
结束晚稻高产创建示范片考察后,观摩小组移师位于临浦的区农科所“稻鱼共育”创新试验示范园区。我区浦阳江流域农田水网密布,生态环境较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 “稻鱼共育”、“稻鳖共育”和“稻鳅共育”等种养新模式。农科所经过一年试验,取得一定成效,稳定了产量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减少了生态污染:除去设施、人工投入,鱼苗、饲料开支,“稻鱼共育”比“稻+冬闲模式”每亩纯收益增加4900元,减少化肥28.6%,农药37.6%;“稻鳖共育”每亩利润也达3120元。农科所楼旭平所长提到,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共育模式,周密考虑养殖设施安全,严格控药控肥,选择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晚稻品种,可以获得最大效益。
总结会上,夏国绵对晚稻高产和冬种生产工作提出指导意见,规划明年杂交晚稻、常规稻品种选择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改良。区农业局徐仁达副局长做最后总结,他肯定了“稻鱼共育”等种养模式的发展优势,但仍需总结经验,努力形成一套成熟的做法。同时指出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引进优质高产品种,推广新颖的种植模式,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