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 » 正文

浙江甲鱼盛宴怎么吃 卖得更俏品牌装扮更稳当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30  

  “甲鱼价格下来了!”还没等笔者开口,海宁市长安镇程达甲鱼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糜明森就先说出了自己的忧虑,“现在的行情,的确和你们《浙江日报》上月提醒的一样,甲鱼热背后有风险,现在价格从20多元一斤掉到了15元左右,只能保保本。”

  9月以来,本报刊登了《甲鱼走“俏”,养殖户心慌?》等多篇关于甲鱼产业的连续报道,关注甲鱼热背后的隐忧,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占全国一半产量的浙江甲鱼能否走出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怪圈,如何才能长盛不衰?省海洋与渔业局今天在杭州组织召开浙江省首届甲鱼产业大会,与会者争相与本报记者对话。

  “价格大起大落对谁都不利,希望今天能够找找解决办法。”糜明森就是来大会寻求答案的。会上,全省有200多位资深甲鱼养殖户和海洋与渔业部门专家一起探讨破解甲鱼产业营销加工、种业、养殖技术等难题。

  卖得更俏品牌装扮更稳当

  “行情好的时候,做梦都会笑出声来!” 联系着海宁许村370多位养殖户的糜明森这样形容过去的好行情。“尤其是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最贵的时候每斤温室甲鱼卖到26元,养一亩温室甲鱼就能够赚11万元。我们一个合作社去年利润就有1.1亿元。”他说。

  对于这轮温室甲鱼养殖热潮,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副处长徐晓林是最先关注到的人之一。“大致是从2010年开始,随着国外和省外市场销量的逐步增加,一度门庭冷落的甲鱼养殖塘前又挤满了客户,拉动了甲鱼价格。”一份省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浙江甲鱼从传统的杭州、上海市场走到了江苏、四川、江西、北京等市场,就连东三省也开始开拓。

  虽然甲鱼的养殖周期比较长,但是随着温室养殖技术进步,产量增加步伐大大加快。“从全省来看,除了杭嘉湖地区温室甲鱼发展迅速之外,金华、台州等地也新增不少。”杭州扬子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家宝说,甚至连过去只有零星几个养殖户的江西等地,养殖户数量今年也迅速增加。

  “这种单纯以市场区域扩大拉动养殖量上升,是难以持续的。”省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处处长严寅央说,因为养殖门槛低,养殖量增速远远超过市场增速,供应多了问题马上就来了。严寅央建议,浙江甲鱼一方面要走品牌化、标准化之路,提高区域市场门槛,另一面要做好深加工文章。

  严寅央的建议得到许多养殖户的赞同。“我们的甲鱼主销渠道是通过农贸批发市场。”张家宝说,这样随行就市,销量是上去了,但是价格波动很大,对养殖户和整个产业都不利,如果能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打响区域品牌,搞好标准化养殖,将浙江甲鱼各种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可以有效提高浙江甲鱼竞争力。杭州最早的甲鱼养殖户蒋有水说,甲鱼既是美味食品,更是健康养身补品,还是难得的医药用材,十分有利深加工,而且对于养殖户来说,可以调节市场,避免农产品数量大起大落、价格不稳的老问题,稳定收益;对于整个产业来说,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养得更好少花钱还更强壮

  “我省甲鱼产业具有明显的现实优势和发展潜力,但是要做大做精做强,还有许多环节需要提升。”严寅央说,“品牌、包装、营销方式等固然对销售很重要,但究其本质,品质才是决定因素。”

  温室甲鱼养殖数量在浙江占一半以上。养殖密度大、设施简陋、污水排放难问题普遍。现有的温室养殖甲鱼,品质一般,但具有价格优势,影响了生态甲鱼养殖发展。“往往一亩温室甲鱼效益要比生态养殖的好,大家都希望养殖。” 海宁市钱塘中华鳖良种场负责人朱国尧说,“如何提高温室甲鱼品质,降低生态养殖成本,亟待专家破解。”

  会上,金华绿丰水产专业合作社的新能源改造和水处理方法引起了养殖户们的关注。据介绍,利用太阳能加热温室,提高水质,每年减少用煤7600吨,养殖的甲鱼品质还更好。此外,绍兴县绿源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丁国才摸索出来的虾鳖混养新型养殖模式也备受关注。甲鱼救了虾的命,虾也激活了甲鱼。老丁说,虾鳖混养后,池塘里的甲鱼因为活动量大,野性足,体格大,有了市场卖点,价格是普通温室甲鱼的3倍,一斤能卖到128元左右,让养殖户又多了一份不小的收入。

  寻着这个思路,朱国尧也开始摸索鱼鳖、藻鳖生态养殖模式。如今他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好经验,让甲鱼少生病,不生病,用药成本省了,品质也大大提升。

  目前,我省一些养殖户还尝试了稻鳖共生的养殖方式。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根连说,甲鱼和水稻生活在一起,像是回归到了野生环境。甲鱼可以躲在水稻丛中玩耍,吃的“野东西”更多了,稻田里、水稻叶上的虫、蛙、螺、草籽等,这都是以前在单纯的养鳖池里吃不到的天然饲料。对于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提高了大米的品质。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