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九成养殖渔网由山东章丘市辛寨镇人造
辛寨镇是章丘鲍芹的故乡,亦因章丘鲍芹而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业重镇。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辛寨这样一个并不沿海的农业镇,却发展起了一个跟章丘鲍芹相比毫不逊色的养殖渔网加工行业,并成为整个渤海湾地区最大的养殖渔网加工基地。
走进辛寨镇以张家村为首的几个村庄,家庭式的养殖渔网加工作坊随处可见,张家村村支书侯龙林,则是辛寨镇养殖渔网加工业的先行者。10月18日上午,记者在侯龙林的养殖渔网加工作坊里,看到40台飞速旋转的滚轴机器在作业。“这些机器都是用来制造养殖渔网的。”侯龙林说,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发展,如今辛寨至少供应了整个渤海湾地区养殖渔网需求的90%。
不久前,侯龙林等人还专门成立了行业协会,准备利用养殖渔网加工行业,带动更多村民致富。侯龙林告诉记者,现在张家村一共有4家养殖渔网加工作坊,算上附近村庄的加工作坊,年产量将近1000吨,尚不能满足整个渤海湾地区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养殖渔网加工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工人的工作相对轻松,只要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便能日收入75元。
历史:从纱窗制作转战养殖渔网加工
据侯龙林回忆,他从18岁开始便从事纱窗制作,一度认为会一辈子从事这一行。然而随着社会变迁,纱窗制作变得不景气,侯龙林才慢慢有了转行的念头。“1992年开始,我接触到了水产养殖业,那时候还主要养扇贝。”侯龙林说,当时他偶然间听说养殖扇贝的渔网和纱窗的制作工艺相仿,便试着投身养殖渔网加工。
让侯龙林没有想到的是,他刚一开始从事养殖渔网加工,产品便供不应求。“当时许多大连的水产养殖商联系到我,希望能长期合作。”侯龙林说,从那时开始,他便坚定了从事养殖渔网加工的决心。“2008年左右,海参养殖变得异常火爆,我也随之引进新技术,开始着力加工海参养殖网带。”侯龙林觉得,有了对市场的准确捕捉和扎实的经验技术,便能在行业中立于不败。
然而,为何沿海地区的养殖渔网需要内陆地区加工呢?侯龙林说,养殖渔网的物流成本不算很高,在内陆与沿海加工成本差别不大。其实河北的一些沿海地区也有加工养殖渔网的,但由于经验不足,工艺比不上他,因此销路没有他广。
随着养殖渔网加工业的发展,张家村的许多村民开始跟着侯龙林干,并且许多附近村里的村民也纷纷来向他学习养殖渔网加工技术。由此,辛寨镇也慢慢发展成了养殖渔网加工基地,产品集中供应渤海湾地区,并相继打开了烟台和青岛市场。
工艺:属塑料范畴又有织布技术
养殖渔网是如何加工的呢?侯龙林告诉记者,养殖渔网一般由聚乙烯和聚丙烯制作,属于塑料加工范畴。养殖渔网的加工大致可分为购置原材料、拔丝、整经、织网、裁剪和用缝纫机打成网带6步。“按照客户需求,我一般用聚丙烯做原材料,这样做成的养殖渔网在海水中容易撑起来,方便海产品育苗。”侯龙林说。
购进聚丙烯原材料,接下来要做的是把原材料放入塑料加工机器中,烘干水分并用电加热至熔化状态,再经过牵引,最后从开水中分离,便能一次产出120根丝线。在侯龙林的养殖渔网加工作坊里,记者看到3名男性工人在忙碌,其中一名负责操作拔丝机,另外两名负责将加工的丝线缠到筒管上,再运到整经机旁边。“缠上丝线后,每个筒管能有20多公斤,因此搬运是个体力活,需要男性工人完成。”侯龙林说,至于其他步骤,因为只需要照看即可,黑白轮班,由10名农村妇女完成。
缠着丝线的筒管转移到整经机上后,便开始进行第三步——— 整经。侯龙林告诉记者,加工养殖渔网和织布相似,横竖的丝线也分经纬。整经完成后,再用喷水式织布机将丝线加工成养殖渔网,再根据客户需求,裁剪成不同规格的网带和网片。记者了解到,上述5个步骤,均在侯龙林的养殖渔网加工作坊中完成,最后一步用缝纫机打成网带,则交给了附近村的许多家庭妇女,由她们做成养殖网带后,再拿回来按工计酬。
行情:淡旺两季“冰火两重天”
记者了解到,每年的4月到10月是养殖渔网销售旺季,每到这个时候,侯龙林的手机几被“打爆”,他家里的多部电话同时成了“热线”。而到了淡季,又会一连数周乃至数月没有一份订单。侯龙林说:“因为旺季需求量太大,光靠旺季生产的话根本供应不上,所以一年四季,我的加工作坊都在生产。”
因为淡旺两季的养殖渔网需求量“冰火两重天”,养殖渔网的价格也经历着不小的波动。“旺季时的原材料价格在每吨11000元左右,养殖渔网成品旺季的价格则在每吨15000元左右,到了淡季,不管原材料还是成品,都会便宜近千元。”侯龙林说,因为淡旺两季价格的差异,也有部分资金充足的水产养殖商会在淡季低价大批购入养殖渔网。采访过程中,由于天气转冷,休渔期已至,侯龙林的电话也“冷”了下来。但临近中午时,还是有订货电话打进来,侯龙林说,一位大连水产养殖商想利用淡季低价购入养殖渔网,留存至来年使用。
接完电话后,侯龙林又打电话通知了其他几名养殖渔网加工的村民,准备一起完成这个订单,然后通过物流发货。“现存的养殖渔网足够完成订单了,如果19号装车发货,22号一早就到了。”侯龙林说,旺季时他一般每隔两天就要发一次货,现在到了淡季,上次发货还是10天前。
困扰:
大订单曾看不上“小作坊”
辛寨镇养殖渔网的产量供不应求,按说侯龙林没什么烦恼才对,可现实是,因为他的养殖渔网加工一直局限在家庭式小作坊,许多大的水产养殖商并不屑于直接联系侯龙林。“许多大水产养殖商,或者公家的单位,都不信任我们这些小作坊。”侯龙林说,如此一来,在他和这些大水产养殖商之间,便出现了许多人,凭借大水产养殖商的信任低价购进他的货,再转手卖给大水产养殖商,从中牟利。
“这些人收货时每吨也就14000元,转手卖给大水产养殖商时,价格就到了每吨18000元。”侯龙林嘴上说,因为自己人微言轻,难以获得大水产养殖商的信任是正常的,而实际上,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没少动脑子。最初,他们想尽办法直接联系大水产养殖商,希望以低价卖出,但收效甚微。他渐渐开始意识到,大水产养殖商关注的不是价格,而是权威和信誉。
今年9月初,侯龙林和其他几名从事养殖渔网加工的村民一起,经民政局审批后,成立了章丘市辛寨镇塑料行业协会。“今后,我们准备以协会的名义跟水产养殖商谈业务,这样就有一定的威信了。”侯龙林说,因为大水产养殖商的订单很大,是他发展业务不可忽视的一环,而“二道贩子”的存在,压低了他的价格,阻碍了他的发展,“成立行业协会,可以使我们在谈业务时更有话语权”。
展望:成立合作社,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今年34岁的靳玉,在侯龙林的养殖渔网加工作坊里工作已经5年了。她告诉记者,5年前她在别的工厂打工,很累不说,每天只能拿30多元工钱。当时她听说干养殖渔网加工每天能拿60元,就找到了侯龙林。“现在,我虽然每天工作10个小时,但只是照看着织布机,防止有停机和断线头的情况,就能轻松拿75元。”在渔网养殖加工作坊里,靳玉一边照看织布机,一边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辛寨镇像靳玉这样从事养殖渔网加工“轻松赚钱”的农村妇女大约有60名。此外,还有上百名农村妇女在家用缝纫机制作养殖网带,“一般每人每天能做2000多个,收入近70元”。考虑到养殖渔网供不应求的现状,侯龙林希望能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村民致富,“我筹划在行业协会的基础上,先通过广告树立形象,并建一个展厅,邀请水产养殖行业的相关人士前来参观。”侯龙林说。
同时,侯龙林还希望能成立养殖渔网加工合作社和党支部,发挥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规范、引导行业发展,真正把辛寨养殖渔网加工这一第三产业发展起来。
一周热点
- 2022-03-16关于自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单位、理事候选人的通知
- 2022-03-15关于延期举办2022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的通知
- 2022-03-152022年1—2月份全国饲料生产形势
- 2022-03-10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2年生猪等畜禽屠宰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通知
- 2022-03-09俄罗斯港口货运受阻 小麦出口格局或生变
- 2022-02-28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发非瘟疫情!泰国母猪损失60%
- 2022-01-24美国大豆出口上周对中国装运125万吨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价格四周来第三次上涨
- 2022-01-24中国买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应声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