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业动态 » 正文

双汇—2012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大会召开

  作者: 来源: 日期:2012-10-15  

  双汇——2012肉类食品产业发展战略大会暨中国肉类产业教产对接与合作大会于2012年10月10日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举行。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在会上介绍,今年是中国肉类协会成立20周年、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举办十周年的双庆年。过去的20年,是中国肉类行业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顺势而起,从兴盛走向繁荣的20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不断为丰富百姓的菜篮子,满足消费大众和市场需求的20年;是坚持不懈倡导、捍卫、坚守食品安全的20年;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行业拥有了世界高科技和新工艺,生产设备与技术、产量与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20年;是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共赢的20年。也是行业先进人物、先进企业层出不穷、建立行业新的价值观和文化观的20年。

  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中国肉类协会联合世界肉类组织举办的中国肉类行业“两会一节”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并将在行业未来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2011年猪价涨幅创历史新高。本轮猪价上涨,自2010年6月开始至2011年下半年,持续时间较长,价格一路上扬。10月以后,在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下,生猪出栏加快,市场需求转缓,猪价开始逐月小幅回落”。

  第一、随着养殖规模化发展,科学饲养水平提高,肉类总产量稳步持续增长。

  自1992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3430万吨,首次超过美国以来,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57.8万吨,比2010年的7925.9万吨增长31.9万吨。蛋产量2811.4万吨,比2010年的2762.7万吨增长48.7万吨。

  第二、加快肉类产业结构调整,肉类产业经济规模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肉类食品产业加速改革发展步伐,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一批不同类型的畜禽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一批老企业进行改建与扩建、扩大了生产规模,还有一批国外资本迅速进入我国肉类生产流通领域,加速了我国肉类产业现代化进程,生产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第三、产业升级逐步完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肉类食品产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在一大批大中型肉类屠宰加工企业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国内肉类市场活跃,主要表现在肉类商品交易总量与交易总额的持续增长。

  2011年,我国肉类市场交易量达到9625万吨,比2010年的8222万吨增长1403万吨,增长比例为17%。交易额达到15098.4亿元,比2010年的12396.4亿元增长2702亿元,增长比例为21.7%。

  第五、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肉类产品质量明显改善。

  肉类产业是产业链延伸较长的产业,加强质量安全工作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食品卫生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贯彻实施,在肉类行业积极开展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深入进行了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过去的一年中,中国肉类行业经受了“瘦肉精”事件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在问题面前,中国肉类协会抱着不护短、不迁就的态度,及时引领行业强化食品安全意识,采取坚决措施积极应对,配合相关部门有效实施了安全监管。在事件漩涡中心的企业,及时整改,提高检验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逐渐摆脱了负面影响,走出了危机的阴影。

  中国肉类产业教产对接是本次大会的亮点。教产合作规划是中国肉类协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会议,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与中国肉类产业的合作机制搭。并将以此为基础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人才的有效招聘以及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商业服务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从业素质。实施教产对接,也从一个侧面为教育机构拓宽教学领域,尝试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搭建了平台,并且能够为教师及学生科研实践提供技术及场地支持。

  大会邀请了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人士就上述议题发表了见解。大会期间对中国肉类产业最具价值品牌和影响力品牌及中国肉类产业科技创新人物和科技先进人物进行了表彰(具体评定结果见中国肉类协会公告。大会闭幕后,与会代表将出席双汇第十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第七届中国国际肉类食品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分割技能表演开幕式。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